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木绣球茎

木绣球茎

《中药大辞典》:木绣球茎

药材名称木绣球茎

拼音Mù Xiù Qiú Jīnɡ

出处河南

来源为忍冬科植物木绣球

原形态木绣球,又名:木球荚迷、绣球花八仙花紫阳花

落叶或半常绿灌木,高达4米。幼枝被毛。叶对生,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5~8厘米,宽2.5~4厘米,先端钝,基部圆,边缘有小齿,上面疏生星状柔毛,下面及叶柄密生星状柔毛。聚伞花序径约7.5~12厘米,边缘具中性花;萼管短,有5齿;花冠白色,裂片5;雄蕊5;雌蕊1,花柱短,柱头3裂。浆果状核果,长圆形,红色。花期5~6月。

生境分部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四川、河南、福建等地有栽植。

功能主治治风湿疥癣,湿烂痒痛。

用法用量外用:煎水熏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木绣球茎

药材名称木绣球茎

拼音Mù Xiù Qiú Jīnɡ

英文名Stem of Chinese Viburnum

出处出自《群芳谱》

来源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绣球荚蒾的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burnum macrocephalum Fort.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绣球荚蒾落叶或半常绿灌木,高达4m。幼枝被垢屑关星状毛,老枝灰黑色,冬芽无鳞片。叶对生;叶柄长10-15mm;叶片纸质;叶卵形、椭圆形至卵状矩圆形,长5-11cm,宽2.5-4.5cm,先端钝或稍尖,基部圆或有时微心表,边缘细齿,下面疏生星状毛,侧脉5-6对,近叶缘前网结,连同中脉上面略凹陷,下凸起。取消伞花序直径8-15cm,全部由大型不孕花组成;总花梗明显,第1级辐射枝5条,花生于第3级辐射枝上;萼筒筒状,长约2.5mm,萼檐具5微齿;花冠白色,辐状,直径1.5-4cm,裂片圆状倒卵形,冠筒短;雄蕊5,长约3mm;雌蕊不育。花期4-5月。

生境分部分布于河北、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均为栽培。

药理作用欧美各国早年曾以其所产的木绣球(欧木绣球Viburnumopulus或美木绣球V.prunifolium)制剂作为子宫镇静剂,治月经不调、子宫出血、产前疼痛等,收载于欧美一些国家的药典中。欧木绣球所含之甙对子宫、血管有收缩作用;此外,也含有抑制性成分;50%醇提取物效果较好。果实能强心、利尿。

性味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燥湿止痒。主疥鲜;湿烂痒痛

用法用量内服:适量,煎汤熏洗。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大风药

    药材名称大风药拼音Dà Fēnɡ Yào别名叶青、纤序鼠李、皂布叶、染布叶。来源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尼泊尔鼠李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amnus napelensis(Wall.)Laws

  • 蓝玉簪龙胆

    药材名称蓝玉簪龙胆别名丛生龙胆、双色龙胆、棒坚翁波[藏名]来源龙胆科蓝玉簪龙胆Gentiana veitchiorum Hems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甘肃、四川、云南、西藏。性味苦,温。功能主治清

  • 枇杷叶露

    《中药大辞典》:枇杷叶露药材名称枇杷叶露拼音Pí Pá Yè Lù别名枇杷露(《生草药性备要》)。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枇杷叶的蒸馏液。性味①《生草药

  • 蟹壳

    《中药大辞典》:蟹壳药材名称蟹壳拼音Xiè Ké出处《千金·食治》来源为方蟹科动物中华绒螯蟹的甲壳。原形态动物形态详"蟹"条。化学成分大约3/4为碳酸

  • 灯台树果

    药材名称灯台树果拼音Dēnɡ Tái Shù Guǒ英文名Bothrocaryum controuersa(Hemsl.)Poyark.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灯台树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

  • 退血草

    药材名称退血草别名筷子草、背花草、高坡酸来源报春花科退血草Lysimachia stellarioides Hand.-Mazz.,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贵州。性味酸,凉。功能主治清热拔毒,利湿。主治火

  • 水玉簪

    药材名称水玉簪拼音Shuǐ Yù Zān别名青竹、草莲来源药材基源:为水玉簪科植物水玉簪的全草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urmannia distitha 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 血盘草

    药材名称血盘草拼音Xuè Pán Cǎo别名叶下红、红青菜、雪见草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贵州鼠尾草和血盆草带根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Salvia cavaleriei Levl.2.Sa

  • 银线草根

    药材名称银线草根拼音Yín Xiàn Cǎo Gēn别名土细辛(《广西中药志》),四叶细辛(《湖南药物志》),天王七、拐拐细辛、四叶七、白毛七(《陕西中草药》)。出处《安徽药材》来

  • 山甘草根

    药材名称山甘草根拼音Shān Gān Cǎo Gēn出处《闽南民间草药》来源为茜草科植物毛玉叶金花的根。性味《闽南民间草药》:"甘,平,无毒。"功能主治治小儿疳积,产后风,腰骨酸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