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毛茄

毛茄

药材名称毛茄

拼音Máo Qié

英文名root of Hairy Nightshade

别名羊不食、大叶毛刺茄、毛果牙卡、大祥颠茄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毛茄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lanum ferox L. [.lasiocarpum Dunal var. uelutnim Callery et Gaudich.; S.immane Hance]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全株,切段,晒干。

原形态直立草本至亚灌木,高1-1.5m。叶、花序及果实均密被黄色具节的长硬毛及不相等分枝的星状硬毛及直刺。小枝尘土色,多被具长柄的星状毛及直刺;叶片大而厚,卵形,长10-20cm,宽8-18cm,先端短尖,基部楔形,边缘有5-11个三角形波状浅裂,毛被在上面较薄,多被长硬毛及无柄不相等分枝的星状毛,在下面略厚,多被具短柄的星状毛,中脉上面微凹,下面微凸,侧脉约与裂片同数,其上在两面均着生稀疏的细直刺。蝎尾状花序腋外生;萼杯状,直径约1.5cm,外面密被具短柄及长柄的星状毛,先端5裂,裂片卵状披针形;花冠白色,近辐形,筒部隐于萼内,先端5裂,裂片卵状披针形,外面具星状毛;雄蕊5,花药先端延长,卵状渐尖,顶孔向上;子房近卵形,柱头截形。浆果球状,直径约2cm,外面密被黄土色星状硬毛;种子房平,黑褐色,直径约2mm。花期夏、秋季,果熟期冬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长于沟谷湿地、灌丛中、路旁疏林或阴地密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及云南。

性味味辛;苦;性平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止痛。主疝气;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株:用于跌打、疝气等症。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牛鼻栓

    《全国中草药汇编》:牛鼻栓药材名称牛鼻栓拼音Niú Bí Shuān别名千斤力来源金缕梅科牛鼻栓Fortunearia sinensis Rehd. et Wils.,以枝、叶入药

  • 龙葵子

    《中药大辞典》:龙葵子药材名称龙葵子拼音Lónɡ Kuí Zǐ出处《药性论》来源为茄科植物龙葵的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取。化学成分种子含油2%。所含脂肪酸主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并含少量甾醇

  • 桂叶素馨

    《全国中草药汇编》:桂叶素馨药材名称桂叶素馨拼音Guì Yè Sù Xīn别名大黑骨头、岭南茉莉来源木犀科桂叶素馨Jasminum laurifolium Roxb.,以

  • 四轮草

    药材名称四轮草拼音Sì Lún Cǎo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湿生冷水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lea aquarum Dunn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全草,鲜用或晒干。原形态草本,高15-

  • 天葵草

    药材名称天葵草拼音Tiān Kuí Cǎo英文名all-grass of Nakedcaule Groundsel别名紫背天葵、雷丸草、夏无踪、老鼠屎草、旱铜钱草、蛇不见出处出自《滇南本草》来源药材基

  • 土半夏

    药材名称土半夏拼音Tǔ Bàn Xià别名达瓦咸巴(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天事星科植物土半夏的块茎。8~9月挖取。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块茎圆球形,外皮紫

  • 鸡冠虫

    药材名称鸡冠虫拼音Jī Guān Chónɡ别名红娘[重庆]来源昆虫纲鞘翅目芫菁科隐纹豆芫菁Epicauta cryptogramaca,sp.nov,以全虫(去头、足、翅)入药。生境分部四

  • 黑皮跌打

    《中药大辞典》:黑皮跌打药材名称黑皮跌打拼音Hēi Pí Diē Dǎ别名通气香、大力丸、埋罕(傣名)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番荔枝科植物黑风藤的根、藤。全年可采。原形态黑风藤,又名:

  • 六月瓜

    《全国中草药汇编》:六月瓜药材名称六月瓜别名野木瓜、使藤子来源木通科六月瓜Stauntonia cavalerieana Gagnep.,以根、藤、果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甘,温。功能主治调气补虚,

  • 大苞寄生

    药材名称大苞寄生拼音Dà Bāo Jì Shēnɡ别名榔榆寄生、柑寄生、野梨树寄生、油茶寄生、猪糠木寄生、柿树寄生、桐油寄生来源药材基源:为桑寄生科植物大苞寄生、黔桂大苞寄生的带叶茎枝。拉丁植物动物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