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油桐

油桐

药材名称油桐

拼音Yóu Tónɡ

别名三年桐、罂子桐、虎子桐

来源大戟科油桐属植物油桐Vernicia fordii (Hemsl.)Airy Shaw,以根、叶、花、果壳种子油入药。根常年可采。夏秋采叶及凋落的花,晒干备用。冬季采果,将种子取出,分别晒干备用。种子油另行加工。

性味甘、微辛,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根:消积驱虫,祛风利湿。用于蛔虫病,食积腹胀,风湿筋骨痛,湿气水肿。

叶:解毒,杀虫。外用治疮疡,癣疥。

花:清热解毒,生肌。外用治烧烫伤。

用法用量根2~4钱,水煎或炖肉服;叶、花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患处,花浸植物油内,备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猜你喜欢

  • 荭草根

    药材名称荭草根拼音Hónɡ Cǎo Gēn别名水红花根、红蓼根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荭蓼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orientale L.采收和储藏:夏、秋挖取根部,洗净,晒干

  • 无风自动草

    药材名称无风自动草拼音Wú Fēnɡ Zì Dònɡ Cǎo别名刷把草、怀胎草来源柳叶菜科柳叶菜属植物喜马拉雅柳叶菜Epilobium himalayense Hauss

  • 竹(鼠留)子油

    药材名称竹(鼠留)子油拼音Zhú ( Shǔ Liú ) Zǐ Yóu英文名Bamboo rat fat别名竹鼠出处出自《陕西中草药》来源药材基源:为竹鼠科动物竹鼠的脂肪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i

  • 线叶蓟

    《中药大辞典》:线叶蓟药材名称线叶蓟拼音Xiàn Yè Jì别名野红花、山红花(《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线叶蓟的根或花。秋季采根,鲜

  • 圆叶乌头

    药材名称圆叶乌头拼音Yuán Yè Wū Tóu英文名Rotundleaf Monkshood别名草乌、准噶尔乌头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圆叶乌头的块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樱额

    《中药大辞典》:樱额药材名称樱额拼音Yīnɡ é别名樱额梨、稠梨子(《盛京通志》),臭李子(《东北木本植物图志》),玛嘎(蒙名)。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多毛稠李的果实。原形态落叶乔

  • 淡秋石

    药材名称淡秋石来源古代用石膏浸入童便中制成。现时用人中白浸去咸臭,晒干,研成粉,再加白芨将水拌和,制成方块。性味咸,寒。功能主治滋阴退热。适用于骨蒸劳热,咽痛,口疮等症。用法用量一钱至二钱,煎服。

  • 跌破勒

    药材名称跌破勒拼音Diē Pò Lè英文名Seed of Longleaf Xylosma别名小角刺、铁梨木、凿子树出处出自《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药材基源:为大风子科植物长叶柞木的叶、刺及种子

  • 兰花石参

    药材名称兰花石参拼音Lán Huā Shí Shēn别名岩兰花、鸡肉参、土沙参、紫花参、小石参、土桔梗、山鹅儿肠、土人参来源药材基源:为桔梗科植物西南风铃草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mpanula

  • 荚囊蕨

    药材名称荚囊蕨拼音Jiá Nánɡ Jué英文名Ivorywhite Sreuthiopteris别名篦子草、天鹅抱蛋、锯草、梳子草、铁蕨萁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乌毛蕨科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