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漆姑草

漆姑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漆姑草

药材名称漆姑草

拼音Qī Gū Cǎo

别名羊儿草、地松、星秀草、珍珠

来源石竹科漆姑草属植物漆姑草Sagina japonica (Sweet)Ohwi,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晒干。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散结消肿,解毒止痒。用于白血病,漆疮,痈肿,淋巴结结核,龋齿痛。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捣烂敷或取汁搽患处。

备注(1)珍珠Sagina japonica (Sweet)Ohwi var. parviflora (Burtt-Davy)C. Y. Wu形态相似。全草亦可作漆姑草入药。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漆姑草

药材名称漆姑草

拼音Qī Gū Cǎo

别名漆姑(陶弘景),珍珠草(《滇南本草》),瓜槌草、牛毛粘(《植物名实图考》),地松、匿鼻药(《贵州民间方药集》),大龙叶(《贵州草药》),羊儿草(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为石竹科植物漆姑草全草。4~5月间采,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一年生或二年生小草本。茎丛生,高2.6~15厘米。叶对生,线形,长0.5~0.9厘米,基部有薄膜相连成短鞘状。花顶生和腋生,白色而小,直径约2毫米;花萼5,卵状,长2~3毫米,宽约1毫米,绿色,边缘膜质,无毛,分离直达基部;花瓣与萼片同数而互生,卵圆形,长约2.5毫米,宽约1毫米;雄蕊5;子房上位,卵形,花柱5,外展成星形,柱头上有毛状突起。蒴果卵形,长约3毫米,成熟时5瓣裂开。种子微小,多数,种皮褐色,上有突起。花期春、夏间。

生境分部生于山野、庭园、路旁等阴湿处。分布江苏、四川、湖南、湖北、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苦辛,凉。

①《四川中药志》:"性凉,味苦,无毒。"

②《湖南药物志》:"酸甘。"

功能主治治漆疮,秃疮,痈肿,瘰疬,龋齿,小儿乳积,跌打内伤。

①陶弘景:"疗漆疮。"

②《滇南本草》:"治面寒疼。新瓦焙干为末,热烧酒服。"

③《植物名实图考》:"利小便。治小儿乳积。"

④《国药的药理学》:"绞取其汁,治恶疮、秃疮及漆疮,又疗龋齿。"

⑤《贵州民间方药集》:"外用治痈肿、疮毒;口含治虫牙;塞鼻治鼻匿。"

⑥《四川中药志》:"提脓拔毒;治瘰疬结核。"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研末。外用:捣汁涂或捣敷。

复方①治漆疮:漆姑草。捣烂,加丝瓜叶汁,调菜油敷。

②治虫牙:漆姑草叶。捣烂,塞入牙缝。

③治跌打内伤:漆姑草五钱。水煎服。

④治蛇咬伤:漆姑草、雄黄捣烂敷。(①方以下出《湖南药物志》)

⑤治瘰疬结核:羊儿草五钱至一两。煎服。外用鲜草捣绒敷。(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

⑥治虚汗、盗汗:大龙叶一两。炖猪肉吃。(《贵州草药》)

⑦治咳嗽或小便不利:大龙叶一两。煨水服。(《贵州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漆姑草

药材名称漆姑草

拼音Qī Gū Cǎo

别名牛毛粘、瓜糙草、蛇牙草、牙齿草、沙子草、大龙叶、羊地草、小叶米粞草、踏地草、风米莱、虾子草、大龙草、虫牙草、地松、(匿/虫)鼻药、地兰、胎乌草、虎牙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本草拾遗》:按漆姑草如鼠迹大,生阶墀间阴处,气辛烈,主漆疮,挼碎敷之,亦主溪毒疮。苏云此蜀羊泉,羊泉是大草,非细者,乃同名耳。

来源药材基源:为石竹科植物漆姑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gina japonica(Sw.)Ohwi[Spergu-la japonica Sw.〕

采收和储藏:4~5月间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小草本,高10-15cm。茎纤细,由基部分枝,丛生,下部平卧,上部直立,无毛或上部稍被腺毛。单叶对生;叶片线形,长5-20mm,宽约1mm,具1条脉,基部抱茎,合生成膜质的短鞘状,先端渐尖,无毛。花小形,通常单一,腋生于茎顶;花梗细小,直立,长约1-2.5cm,疏生腺毛;萼片5,长圆形乃至椭圆形,长1.5-2mm,先端钝圆,稍微呈兜状依附于成熟的蒴果,背面疏生腺毛乃至无毛,具3条脉,边缘及先端为白膜质;花瓣5,白色卵形,先端圆,长约为萼片的2/3左右;雄蕊5;子房卵圆形,花往又蒴果广椭圆状卵球形,比宿存萼片稍长或长出1/3左右;通常5瓣裂,裂瓣椭圆状卵形,先端钝。种子微小,褐色,圆肾形,长0.4-0.5mm,两侧稍扁,背部圆,密生瘤状突起。花期5-6月,果期6-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地或田间路旁阴湿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广西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全草长10-15cm。茎基部分枝,上部疏生短细毛。叶对生,完整叶片圆柱状线形,长5-20mm,宽约1mm,先端尖,基部为薄膜连成的短鞘。花小,白色,生于叶腋或茎顶。蒴果卵形,5瓣裂,比萼片约长1/3。种子多数,细小,褐色,圆肾形,密生瘤状突起。气微,味淡。

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上、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明显波状弯曲,气孔直轴式,亦有不定式。叶肉细胞含草酸钙簇晶,直径17-67μm。

化学成分漆姑草全草含挥发油、皂甙和黄酮等成分。

已分离得到的主要黄酮衍生物有:6,8-二-C-葡萄糖基芹菜素(6,8-di-C-glucosylapigenin),6-C-阿拉伯糖基-8-C-葡萄糖基芹菜素(6-C-arablnosyl-8-C-glucosylapigenin),8-C-葡萄糖基芹菜菜C-glucosylapigenin),x″-O-鼠李糖基-6-C-葡萄糖基芹菜素(X”-O-rhamnosyl-6-C-glucosylapigenin)[1]

药理作用抗肿瘤 漆姑草煎剂0.25g/kg腹腔注射,连续10天,对小鼠肉瘤S180、S37均有抑制作用;0.2g/kg,腹腔注射,连续11天,对小鼠子宫颈癌U14有抑制作用;0.25g/kg腹腔注射,连续6天,可延长白血病L615小鼠的生命。

毒性毒性:煎剂腹腔注射,对小鼠的LD50为0.896±0.284g/kg。灌胃40g/kg,小鼠无死亡。

性味苦;辛;性凉

归经肝;胃经

功能主治凉血解毒;杀虫止痒。主漆疮;秃疮;湿疹;丹毒;瘰疬;无名肿毒;毒蛇咬伤;鼻渊;龋齿痛;跌打内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研末或绞汁。外用:适量,捣敷;或绞汁涂。

复方①治漆疮:漆姑草。捣烂,加丝瓜叶汁,调菜油敷。②治虫牙:漆姑草叶。捣烂,塞入牙缝。③治跌打内伤:漆姑草五钱。水煎服。④治蛇咬伤:漆姑草、雄黄捣烂敷。(①方以下出《湖南药物志》)⑤治瘰疬结核:羊儿草五钱至一两。煎服。外用鲜草捣绒敷。(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⑥治虚汗、盗汗:大龙叶一两。炖猪肉吃。(《贵外草药》)⑦治咳嗽或小便不利:大龙叶一两。煨水服。(《贵州草药》)

各家论述1.陶弘景:疗漆疮。

2.《滇南本草》:治面寒疼。新瓦焙干为末,热烧酒服。

3.《植物名实图考》:利小便。治小儿乳积。

4.《国药的药理学》:绞取其汁,治恶疮、秃疮及漆疮,又疗龋齿。

5.《贵州民间方药集》:外用治痈肿、疮毒;口含治虫牙。

6.《四川中药志》:提脓拔毒;治瘰疬结核。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川桐皮

    药材名称川桐皮拼音Chuān Tónɡ Pí英文名Septemlobate Kalopanax Bark别名茨楸、棘揪来源为五加科植物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

  • 伤寒草

    《中药大辞典》:伤寒草药材名称伤寒草拼音Shānɡ Hán Cǎo别名夜牵牛、星拭草(《岭南采药录》),寄色草(《广州植物志》),返魂香(《广东中药》Ⅱ),消山虎(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 北方点地梅

    药材名称北方点地梅拼音Běi Fānɡ Diǎn Dì Méi别名雪山点地梅、喉咙草来源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北点地梅的带根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drosace septentrionaii

  • 茵陈

    《中国药典》:茵陈药材名称茵陈拼音Yīn Chén英文名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别名绵茵陈、茵陈蒿、白蒿、绒蒿、猴子毛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 s

  • 黄金菊根

    药材名称黄金菊根拼音Huánɡ Jīn Jú Gēn出处《吉林中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黄金菊的根。夏季采挖,去净泥土,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茎单一,直立,被长毛。

  • 《中药大辞典》:墨药材名称墨拼音Mò别名乌金、陈玄、玄香、乌玉块(《纲目》)。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松烟和入胶汁、香料等加工制成之墨。入药以陈久者为佳。性味辛,平。①《本草拾遗》:"

  • 黄金线

    药材名称黄金线拼音Huánɡ Jīn Xiàn别名肺形草、簇花双蝴蝶、斑叶蔓龙胆来源药材基源:为龙胆科植物香港双蝴蝶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ipterospermum nienkui(Marq

  • 黄金凤

    药材名称黄金凤拼音Huánɡ Jīn Fènɡ别名岩胡椒、纽子七来源药材基源:为凤仙花科植物黄金凤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mpatiens siculifer Hook.F.采收和储藏:夏、秋季

  • 小果野葡萄藤

    药材名称小果野葡萄藤拼音Xiǎo Guǒ Yě Pú Tɑo Ténɡ别名补刀藤、穿过山、山葫芦、假葡萄、葡萄血藤、野葡萄、大血藤、果麻栓。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小果野葡萄的根皮或茎叶。拉丁植物动

  • 洋芋

    药材名称洋芋拼音Yánɡ Yù别名阳芋、山药蛋(《植物名实图考》),洋番薯(《中国蔬菜栽培学》),土豆(《辞海)1963版),山洋芋(《湖南药物志》)。出处《湖南药物志》来源为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