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癞皮根

癞皮根

药材名称癞皮根

拼音Lài Pí Gēn

别名地道杜

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倒卵叶紫麻的根或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reocnide obovata (C.H.Wright) Merr.[Debregeasia obovata C.H.Wright]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直立或攀援灌木,高2-3m。小枝有粗毛。单叶互生;叶柄长1-7cm;托叶条状披针形,长约1cm,叶片倒卵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5-15cm,宽2-9cm,先端突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浅心形或宽楔形,边缘在中、下部以上有牙齿或粗牙齿,上面疏生伏毛,脱落后毛枕呈乳状突起,极粗糙,有时有泡状隆起,下面被一层薄的灰白色毡毛;基出脉3条,侧脉2-4对。花序生于上年生枝和老枝的叶腋,长0.8-1.5cm,二至三回二歧分枝,或二叉状分枝。雄花被片与雄蕊3,稀2,退化雌蕊棍棒状,被绵毛;雌花长约1mm。核果小,卵形,稍扁,长约1mm,基部有一盘状的肉质环。花期12月至翌年2月,果期5-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1400m的山谷、溪旁荫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南、广东、广西、云南。

性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发表透疹;祛风胜湿;活血散瘀。主麻疹;水痘;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大羽铁角蕨

    药材名称大羽铁角蕨拼音Dà Yǔ Tiě Jiǎo Jué英文名Largepinna Spleenwort别名萃补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来源药材基源:为铁角蕨科植物大羽铁角蕨的全草

  • 盐麸子根

    药材名称盐麸子根拼音Yán Fū Zǐ Gēn别名文蛤根、五倍根、泡木根、耳八蜈蚣(《分类草药性》)。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的树根。四时可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盐

  • 龙脑香子

    《中药大辞典》:龙脑香子药材名称龙脑香子拼音Lónɡ Nǎo Xiānɡ Zǐ出处《唐本草》来源为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的种子。性味①《唐本草》:"辛。"②《纲目》:&quo

  • 酒饼叶根

    药材名称酒饼叶根拼音Jiǔ Bǐnɡ Yè Gēn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来源为番荔枝科植物假鹰爪的根。全年可采,切片晒干。性味辛,平,无毒。功能主治浸酒,治风湿性关节炎,肠胃寒痛。用法用量内服

  • 樟树叶

    《中药大辞典》:樟树叶药材名称樟树叶拼音Zhānɡ Shù Yè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樟科植物樟的叶片,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樟木"条。性味《

  • 鲃鱼

    《中药大辞典》:鲃鱼药材名称鲃鱼拼音Bà Yú出处姚可成《食物本草》来源为鲤科动物锯倒刺鲃的肉。原形态锯倒刺鲃:体长而侧扁,背部稍隆起,全体几成长菱形,体长一般在40厘米左右。头小

  • 白豆蔻壳

    药材名称白豆蔻壳拼音Bái Dòu Kòu Ké别名豆蔻壳(《饮片新参》),白蔻衣(江苏)。出处《药性切用》来源为姜科植物白豆蔻的果壳。原形态植物形态详&quo

  • 寒莓

    药材名称寒莓拼音Hán Méi别名寒刺泡、山火莓、岂陈晃、水漂沙、大叶漂、乔果、踏地杨梅、猫儿扭、虎脚扭、过江龙[湖北]来源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寒莓Rubus buergeri Mi

  • 薄荷素油

    药材名称薄荷素油拼音Bò He Sù Yóu英文名OLEUM MENTHAE DEMENTHOLATUM别名薄荷油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

  • 山苦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苦菜药材名称山苦菜拼音Shān Kǔ Cài别名老蛇药、野洋烟来源菊科山莴苣属植物毛脉山莴苣Lactuca raddeana Maxim.,以全草或根入药。夏秋采集,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