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白檀

白檀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檀

药材名称白檀

拼音Bái Tán

别名野荞面根、大撵药、地胡椒、乌子树

来源山矾白檀Symplocos paniculata (Thunb.) Miq.,以全株入药。

生境分部东北、华北、华东、台湾、云南。

性味苦、涩,微寒。

功能主治消炎软坚,调气。主治乳腺炎,淋巴腺炎,疝气,肠痈,胃癌,疮疖。

用法用量3~8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白檀

药材名称白檀

拼音Bái Tán

别名砒霜子、蛤蟆涎、白花茶、牛筋叶、檀花青

来源药材基源:为山矾科植物白檀的根、叶、花或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ymplocos paniculata(Thunb·) Miq·[Prunus paniculata Thunb.」

采收和储藏:根,秋、冬季挖取;叶,春、夏季采摘;花、种子,于5~7月花果期采收,晒干。

原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有灰白色柔毛,老枝无毛。叶互生;叶柄长3-5mm;叶片膜质或薄纸质,阔倒卵形、椭圆状倒卵形或卵形,长3-11cm,宽2-4cm,朱端急尖或渐尖,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细尖锯齿,叶面无毛或有乘毛,叶背通常有柔毛或仅脉上有柔毛;中脉在叶面凹下,侧脉在叶面平坦或微凸起,每边4-8条。圆锥花序长5-8cm,通常有柔毛;苞片通常条形,有褐色腺点,早落;花萼长2-3mm,萼筒褐色,无毛或有疏柔毛,裂片半圆形或卵形,稍长于萼筒,淡黄色,有纵脉纹,边缘有毛;花冠白色,长4-5mm,5深裂几达基部;雄蕊40-60;子房2室,花盘具5个凸起的腺点。核果熟时蓝色,卵状球形,稍扁斜,长5-8mm,先端宿萼裂片直立。花期5月,果熟期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60-2500m的山坡、路边、疏林或密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长江以南各地及台湾。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湿,好光,要求肥沃土壤。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于7月采收果实,去掉果肉,种子常用沙藏层积90d以上,春播。

性味苦;性微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调气散结;祛风止痒。主乳腺炎;淋巴腺炎;肠痈;疮疖;疝气;荨麻疹;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24g,单用根可至30-45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银叶树

    药材名称银叶树拼音Yín Yè Shù英文名Coastal Heritiera别名大白叶仔。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梧桐科植物银叶树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ritier

  • 龙头草

    药材名称龙头草拼音Lónɡ Tou Cǎo别名鲤鱼草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龙冻草的根或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ehania henryi(Hemsl.)Sun ex C.Y.Wu[Dracoc

  • 龙爪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龙爪菜药材名称龙爪菜拼音Lóng Zhǎo Cài别名毛蕨、饭蕨、蕨菜、锯菜来源蕨类凤尾蕨科龙爪菜Pteridium revolutum (Blume) Nakai,以根状茎入药。

  • 对叶百部

    药材名称对叶百部拼音Duì Yè Bǎi Bù英文名Tuber Siemona Root别名大百部、野天门冬根、山百部来源为百部科植物对叶百部Stemona tubero

  • 锯齿王

    《全国中草药汇编》:锯齿王药材名称锯齿王别名锯叶竹节树、百六齿、叶上花、鱼骨木、铁巴掌来源红树科锯齿王Carallia diplopetala Hand.-Mazz.,以根、叶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

  • 风藤

    药材名称风藤拼音Fēnɡ Ténɡ别名小叶风绳(《浙江中药资源名录》),小木莲(《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出处《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来源为桑科植物爬藤榕的根、茎。原形态爬藤榕,又名:狭叶薜荔。常

  • 刺莓果

    药材名称刺莓果拼音Cì Méi Guǒ别名蔷薇果(东北)出处《黑龙江中药》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山刺玫的果实。果实在将成熟时摘下,立刻晒干,干后除去花萼,或把新鲜果实切成两半,除去果核,

  • 《中药大辞典》:醋药材名称醋拼音Cù别名苦酒(《伤寒论》),淳酢(《本草经集注》),酰(《别录》),米醋(《食疗本草》)。出处《别录》来源为以米、麦、高粱或酒、酒槽等酿成的含有乙酸的液体。化

  • 金背枇杷

    药材名称金背枇杷拼音Jīn Bèi Pí Pá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陇蜀杜鹃的果实。秋后采摘,蜜炒用。性味苦,平。功能主治镇咳祛痰,清肺和胃,降气消暑。治肺

  • 澜沧扁担杆

    药材名称澜沧扁担杆拼音Lán Cānɡ Biǎn Dɑn Gǎn别名子金根、小白药、小火绳出处《红河中草药》来源为橡树科植物野火绳的根部真皮。夏秋采,洗净,切片,晒干,或研末。原形态小灌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