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笔筒草

笔筒草

《中药大辞典》:笔筒草

药材名称笔筒草

拼音Bí Tǒnɡ Cǎo

别名通气草(《草木便方》),眉毛草、土木贼(《分类草药性》),节节菜、接骨草(《福建民间草药》),锁眉草(《四川中药志》),节骨草(《湖南药物志》),锉刀草、木贼草、土麻黄、笔头草、野麻黄、锉草、虾蟆竹(《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出处《草木便方》

来源木贼科植物节节草全草。全年可采。以4、5月间生长茂盛时采集最好。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茎黑褐色,生少数黄色须根。茎直立,单生或丛生,高达70厘米,径1~2毫米,灰绿色,肋棱6~20条,粗糙,有小疣状突起1列;沟中气孔线1~4列;中部以下多分枝,分枝常具2~5小枝。叶轮生,退化连接成筒状鞘,似漏斗状,亦具棱;鞘口随棱纹分裂成长尖三角形的裂齿,齿短,外面中心部分及基部黑褐色,先端及缘渐成膜质,常脱落。孢子囊穗紧密,矩圆形,无柄,长约0.5~2厘米,有小尖头,顶生,孢子同型,具2条丝状弹丝,十字形着生,绕于孢子上,遇水弹开,以便繁殖。

生境分部生于路旁、溪边及砂地。分布西南、华东、华南及湖北、湖南、陕西、新疆、河北、辽宁等地。

药理作用猪皮下注射南非洲产笔筒草绿色部分的醇浸剂可引起惊厥和死亡。

性味甘苦,平。

①《福建民间草药》:"甘微苦,平,无毒。"

②《闽南民间草药》:"甘微苦,温。"

③《四川中药志》:"性凉,味微涩,无毒。"

功能主治祛风清热,除湿利尿。治目赤肿痛,翳膜遮睛,淋浊,鼻衄,便血,尿血,牙痛。

①《草木便方》:"通气,明目,利九窍,治跌伤,消积滞,止嗽化痰。"

②《分类草药性》:"男子平胃火,妇人补血气。"

③《天宝本草》:"治赤白云翳,去风,清火,除湿,通淋。"

④《福建民间草药》:"明目,益志,清热,利尿。"

⑤《四川中药志》:"清心火,去潮热,散云翳。治暴发火眼,涩痛,溢泪及目赤肿痛,并疗鼻血。"

⑥《湖南药物志》:"治妇女血崩,筋骨痛,火牙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复方①治火眼:笔筒草、金钱草四叶草珍珠草、谷精草各五钱。煎水内服。(《重庆草药》)

②治眼雾:笔筒草,煎水洗并内服。(《重庆草药》)

③治急淋:节节草一两,冰糖半两。加水煎服。(《福建民间草药》)

④治肠风下血,赤白带下,跌打损伤:节节草二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⑤治迁延型传染性肝炎:节节草络石藤川楝子各三钱,黄栀根、香茶菜各四钱。水煎服。

⑥治血尿:节节草羊蹄、鳢肠各五钱,檵木花一两,白茅根四两。水煎服。

⑦治肾盂肾炎:节节草、一包针、车前草,马蹄金各五钱,黄毛耳草活血丹各一两。水煎服。(⑤方以下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⑧治疟疾:节节草一钱。水煎服,或捣烂敷大椎穴。(《湖南药物志》)

⑨治跌打骨折:整复后,用鲜节节草一握,调红糖捣烂外敷。(《福建民间草药》)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制剂与用法:㈠煎剂:干节节草1大两,加水700毫升,浸泡半小时,煮沸5~8分钟,每次200~300毫升,日服2~3次。㈡片剂:每片0.5克(24片相当于生药1大两),每次4片,日服3次。㈢针剂:每支3毫升(每毫升含生药4克),每日肌肉注射1支。均以10天为一疗程,可连续用三个疗程。疗效:煎剂治疗1103例,近期控制295例,显效267例,好转381例,总有效率为85.5%。片剂治疗105例,近期控制23例,显效17例,好转44例,总有效率为80%。针剂治疗149例,近期控制43例,显效42例,好转68例,总有效率为94.7%,一般在注射24小时后可见效。综观针剂的疗效最好,煎剂次之,片剂最差;疗效一般随着疗程的增加而逐渐上升,随病情的加重而疗效下降;夏季和春季疗效较高,冬季最差;对单纯型的疗效较高,喘息型较差;对无并发症者的疗效高于并发肺气肿者;对咳、痰、喘、罗音均有一定疗效,而以罗音消失的近期控制率最高;年龄大者疗效稍低。副作用:少数人短时间出现口干、腹部不适,但不影响继续服药。对肝肾及造血系统无毒性作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笔筒草

药材名称笔筒草

拼音Bí Tǒnɡ Cǎo

英文名Herb of Ramose Scouring Rush

别名通气草、眉毛草、土木贼、节节菜、接骨草、锉刀草、木贼草、土麻黄、笔头草、野麻黄、锉草、虾蟆竹、锁眉草、草麻黄、节骨草、镬盖草、接管草、擦草、磨石草、笔管草、四角田槐、野木贼、驳节草、空心草、接骨筒、麻蒿

出处出自《草木便方》

来源药材基源:为木贼科植物节节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ippochaete ramosissima.(Desf.)Boerner[Equisetum ramosissimum Desf.]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挖,洗净,鲜用或晾通风处阴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茎黑褐色,生少数黄色须根。茎直立,单生或丛生,高达70cm,径1-2mm,灰绿色,肋棱6-20条,粗糙,有小疣状突起1列;沟中气孔线1-4列;中部以下多分枝,分枝常具2-5小枝。叶轮生,退化连接成筒状鞘,似漏斗状,亦具棱;鞘口随棱纹分裂成长尖三角形的裂齿,齿短,外面中心部分及基部黑褐色,先端及缘渐成膜质,常脱落。孢子囊穗紧密,矩圆形,无柄,长约0.5-2cm,有小尖头,顶生,孢子同型,具2条丝状弹丝,十字形着生,绕于孢子上,遇水弹开,以便繁殖。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路旁、山坡草丛、溪边、池沼边等地。

资源分布:广布全国各地。

性状性状鉴别 茎灰绿色,基部多分枝,长短不等,直径1-2mm,中部以下节处有2-5个小枝,表面粗糙,有肋棱6-20条,棱上有1列小疣状突起。叶鞘筒似漏斗状,长为直径的2倍,叶鞘背上无棱脊,先端有尖三角形裂齿,黑色,边缘膜质,常脱落。质脆,易折断,断面中央有小孔洞。气微,味淡微涩。

化学成分全草含烟碱(nicotine),犬问荆碱(palustrine),山柰酚-3-槐糖甙-7-葡萄糖甙(kaempferol-3-sophoroside-7-glucoside),山柰酚-3-槐糖甙(kaempferol-3-sophoroside),谷甾醇,豆甾醇。

药理作用猪皮下注射南非洲产笔筒草绿色部分的醇浸剂可引起惊厥和死亡。

性味甘;苦;平;无毒;微寒

归经心;肝;胃;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肝明目;止血;利尿通淋;。主风热感冒;咳嗽;目赤肿痛;云翳;鼻衄;尿血;肠风下血;淋证;黄疸;带下;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复方①治火眼:笔筒草、金钱草四叶草珍珠草、谷精草各五钱。煎水内服。(《重庆草药》)②治眼雾:笔筒草,煎水洗并内服。(《重庆草药》)③治急淋:节节草一两,冰糖半两。加水煎服。(《福建民间草药》)④治肠风下血,赤白带下,跌打损伤:节节草二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⑤治迁延型传染性肝炎:节节草络石藤川楝子各三钱,黄栀根、香茶菜各四钱。水煎服。⑥治血尿:节节草羊蹄、鳢肠各五钱,檵木花一两,白茅根四两。水煎服。⑦治肾盂肾炎:节节草、一包针、车前草、马蹄金各五钱,黄毛耳草活血丹各一两。水煎服。(⑤-⑦方均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⑧治疟疾:节节草一钱。水煎服,或捣烂敷大椎穴。(《湖南药物志》)⑨治跌打骨折:整复后,用鲜节节草一握,调红糖捣烂外敷。(《福建民间草药》)

各家论述1.《草木便方》:通气,明目,利九窍,治跌伤,消积滞,止嗽化痰。

2.《分类草药性》:男子平胃火,妇人补血气。

3.《天宝本草》:治赤白云翳,去风,清火,除湿,通淋。

4.《福建民间草药》:明目,益志,清热,利尿。

5.《四川中药志》:清心火,去潮热,散云翳。治暴发火眼,涩痛,溢泪及目赤肿痛,并疗鼻血。

6.《湖南药物志》:治妇女血崩,筋骨痛,火牙痛。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野荞麦

    药材名称野荞麦拼音Yě Qiáo Mài别名苦荞头、金荞麦、荞麦三七、万年荞、铁石子、金锁银开、开金锁、铁拳头、铁甲将军草、野南荞来源蓼科荞麦属植物天荞麦Fagopyrum dib

  • 落叶梅

    药材名称落叶梅拼音Luò Yè Méi来源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裸茎碎米荠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damine scaposa Franch.采收和储藏:春季采挖,洗净,鲜用。原形态裸茎碎

  • 鳕鱼

    药材名称鳕鱼拼音Xuě Yú别名鳘、大头鱼、大头腥来源药材基源:为鳕科动物鳕鱼的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adus macrocephalus(Tilesius)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捕捞。捕后,除去鳞

  • 万丈深茎叶

    《中药大辞典》:万丈深茎叶药材名称万丈深茎叶拼音Wàn Zhànɡ Shēn Jīnɡ Yè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万丈深的茎叶。全年可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 小龙胆草

    药材名称小龙胆草拼音Xiǎo Lónɡ Dǎn Cǎo别名青鱼胆草、雪里梅、小内消、细龙胆、凤凰花、小雪里梅、寒风草、小青鱼胆、小酒药花根、星秀花、血龙胆、青鱼胆、疔药、小龙胆、傍雪开、龙胆草、胆草、

  • 山麻

    药材名称山麻拼音Shān Má别名斗鹿、油罐草、假龙胆草、巨腾。来源药材基源:为椴树科植物长蒴黄麻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chorus olitorius L.采收和储藏:9-10月采收。挖

  • 树五加

    《中药大辞典》:树五加药材名称树五加拼音Shù Wǔ Jiā出处《峨嵋药植》来源为五加种植物异叶梁王茶的树皮。原形态异叶梁王茶,又名:梁王茶。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3~6米,有时可达13米,无

  • 卵叶寄生

    药材名称卵叶寄生拼音Luǎn Yè Jì Shēnɡ别名秦氏寄生、柚子寄生、木菠萝寄生、枫木寄生、杂寄生、寄生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桑寄生科植物卵叶梨果寄生的带叶茎枝。拉丁植物动

  • 松木皮

    《中药大辞典》:松木皮药材名称松木皮拼音Sōnɡ Mù Pí别名赤松皮(《千金方》),赤龙鳞(《永类钤方》),赤龙皮(《纲目》)。出处《纲目》来源为松科植物马尾松或其同属植物的树皮

  • 大叶胡枝子

    药材名称大叶胡枝子拼音Dà Yè Hú Zhī Zǐ别名大叶乌梢、大叶马料梢、活血丹来源豆科大叶胡枝子Lespedeza davidii Franch.,以根、叶入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