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蚕豆叶

蚕豆叶

《中药大辞典》:蚕豆叶

药材名称蚕豆叶

拼音Cán Dòu Yè

出处《现代实用中药》

来源为豆科植物蚕豆

化学成分叶含山柰酚-3-葡萄糖甙-7-鼠李糖甙、D-甘油酸、5-甲酰四氢叶酸、叶绿醌、游离氨基酸,其中以天门冬氨酸较多,并含丰富的多巴。

药理作用甘油酸有利尿作用。参见"蚕豆荚壳"条。

性味《纲目》:"苦微甘,温。"

功能主治治肺结核咯血,消化道出血,外伤出血,臁疮。

①汪颖《食物本草》:"酒醉不醒,蚕豆苗油盐炒熟,煮汤灌之。"

②《现代实用中药》:"为止血剂,治一切出血。"

③《四川中药志》:"治风丹。"

用法用量内服:捣汁。外用:捣敷或研末撒。

复方治臁疮臭烂,多年不愈:蚕豆叶一把,捶烂敷患处。(《贵阳市秘方验方》)

临床应用用于止血:取鲜蚕豆叶捣烂挤汁,每服20毫升,每日2次。煎服效果略差。治疗肺结核咯血20余例,能迅速止血;对消化道出血也有效。此外,蚕豆叶粉与檵木粉混合外用,也有止血消炎效果,可应用于外伤小出血。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蚕豆叶

药材名称蚕豆叶

拼音Cán Dòu Yè

英文名leaf of Broadbean

出处出自《现代实用中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蚕豆Vicia faba L.的叶或嫩苗。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cia faba L.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蚕豆越年或一年生草本,高30-180cm。茎直立,不分枝,无毛。偶数羽状复叶;托叶大,半箭头状,边缘白色膜质,具疏锯齿,无毛,叶轴顶端具退化卷须;小叶2-6枚,叶片椭圆形或广椭圆形至长形,长4-8cm,宽2.5-4cm,先端圆形或钝,具细尖,基部楔形,全缘。总状花序腋生或单生,总花梗极短;萼钟状,膜质,长约1.3cm,5裂,裂片披针形,上面2裂片稍短;花冠蝶形,白色,具红紫色斑纹,旗瓣倒卵形,先端钝,向基部渐狭,翼瓣椭圆形,先端圆,基部作耳状三角形,一侧有爪,龙骨瓣三角状半圆形,有爪;雄蕊10,二体;子房无柄,无毛,花枝先端背部有一丛白色髯毛。荚果长圆形,肥厚,长5-10cm,宽约2cm。种子2-4颗,椭圆形,略扁平。花期3-4月,果期6-8月。

生境分部全国各地广为栽培。

性状性状鉴别 羽状复叶,有小叶2-6片;叶轴顶端有狭线形卷须;叶柄基部两则有大而明显的半箭头状托叶。小叶多皱缩卷曲,完整者展平后呈椭圆形或广椭圆形,长4-8cm,宽2.5-4cm,先端圆钝,具细尖,基部楔形。质脆易碎。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鲜叶含山柰酚3-葡萄糖-7-鼠李糖甙(kaempferol-3-glucoside-7-rhamnoside),D-甘油酸(D-glyceric acid),天冬酰胺(asparagine),多巴(dopa),蛋白质和叶绿醌(plastoquinone)。

药理作用甘油酸有利尿作用。参见蚕豆荚壳条。

性味味苦;微甘;性温

归经肺;心;脾经

功能主治止血;解毒。主咯血;吐血;外伤出血;臁疮

用法用量内服:捣汁,30-60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复方治臁疮臭烂,多年不愈:蚕豆叶一把,捶烂敷患处。(《贵阳市秘方验方》)

各家论述1. 汪颖《食物本草》:酒醉不醒,蚕豆苗油盐炒熟,煮汤灌之。

2.《现代实用中药》:为止血剂,治一切出血。

3.《四川中药志》:治风丹。

临床应用用于止血。取鲜蚕豆叶捣烂挤汁,每服20ml,每日2次。煎服效果略差。治疗肺结核咯血20余例,迅速止血;对消化道出血也有效。此外,蚕豆叶粉与檵木粉混合外用, 也有止血消炎效果,可应用于外伤小出血。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野棉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棉花药材名称野棉花拼音Yě Mián Huā别名满天星、野牡丹、接骨莲、铁蒿、水棉花、土白头翁来源毛茛科银莲花属植物野棉花Anemone vitifolia Buch.

  • 石榴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榴花药材名称石榴花拼音Shí Liu Huā来源石榴科石榴属植物石榴Punica granatum L.,以花入药。夏秋采,晒干。性味酸、涩,温。功能主治收敛止泻,杀虫

  • 回阳生

    药材名称回阳生拼音Huí Yánɡ Shēnɡ别名树韭菜来源药材基源:为书带蕨科植物细柄书带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ttaria filipes Christ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

  • 梨枝

    《中药大辞典》:梨枝药材名称梨枝拼音Lí Zhī出处《纲目》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白梨、沙梨或秋子梨等的树枝。功能主治《圣惠方》:"治霍乱吐利,煮汁饮。"摘录《中药大辞典》《中

  • 凫羽

    《中药大辞典》:凫羽药材名称凫羽拼音Fú Yǔ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鸭科动物绿头鸭的羽毛。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平,味咸,无毒。"功能主治《陆川本草》:"治溃

  • 小齿锥花

    药材名称小齿锥花拼音Xiǎo Chǐ Zhuī Huā别名木锥花来源唇形科小齿锥花Gomphostemma microdon Dunn,以根入药。生境分部贵州、云南。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咳

  • 草贝母

    药材名称草贝母拼音Cǎo Bèi Mǔ别名土贝母(《云南中草药选》),山慈菇(《天津医学通讯》(10):16~22,1971)出处《云南中草药选》来源为百合科植物丽江山慈姑的鳞茎。夏、秋采挖

  • 稻芽

    药材名称稻芽拼音Dào Yá英文名FRUCTUS ORYZAE GERMINATUS别名谷芽来源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稻Oryza sativa L.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得。将稻谷用水

  • 龟胆汁

    《中药大辞典》:龟胆汁药材名称龟胆汁拼音Guī Dǎn Zhī出处《纲目》来源为龟科动物乌龟的胆汁。原形态形态详"龟版"条性味《纲目》:"苦,寒,无毒。"功能主治《纲目》:"治痘后目肿,经月不开,取点

  • 水兰叶

    药材名称水兰叶拼音Shuǐ Lán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凤仙花科植物齿萼凤仙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mpatiens dicentra Franch.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