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钓杆柴

钓杆柴

《中药大辞典》:钓杆柴

药材名称钓杆柴

拼音Diào Gǎn Chái

别名钓鱼竿

出处《贵州草药》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中华绣线梅。秋季采收。

原形态灌木,高达2米。小枝无毛。叶片卵形至卵状长椭圆形,长5~11厘米,宽3~6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圆形至近心形,稀宽楔形,边缘具重锯齿,常不规则分裂,稀不裂,两面无毛或在下面脉腋具柔毛;叶柄长0.7~1.5厘米,微被毛或近于无毛。总状花序顶生,长4~9厘米,无毛,花梗长0.3~1厘米;花淡红色,直径0.6~0.8厘米;萼筒筒状,长1~1.2厘米,外面无毛,裂片5,三角形;花瓣倒卵形;雄蕊10~15;心皮1~2,子房顶端有毛。蓇葖果长椭圆形,萼裂片宿存,外面疏被长腺毛。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山谷或沟边杂木林中。分布河南、甘肃、陕西、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性味苦酸甘,凉。

功能主治利水除湿,清热止血,治水肿,咳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钓杆柴

药材名称钓杆柴

拼音Diào Gǎn Chái

英文名Chinese Neillia, Root of Chinese Neillia

别名钓鱼竿、黑楂子、杆杆梢

出处出自《贵州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中华绣线梅和毛中绣线梅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eillia sinensis Oliv.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挖,除去茎枝,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1.中华绣线梅灌木,高达2m。小枝圆柱形,无毛。幼时紫褐色,老时暗灰褐色。冬芽卵形,先端钝,微被短柔毛或近于无毛,红褐色。单叶互生;叶柄长7-15cm,微被短毛或近于无毛;托叶线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或急尖,全缘,长0.8-1cm,早落;叶片卵形至卵状长椭圆形,长5-11cm,宽3-6cm,先端长渐尖,基部圆形至近心形,稀宽楔形,边缘有重锯齿,常不规则分裂,两面无毛或在下面脉腋有柔毛。花两性;顶生总状花序,4-9cm,花梗长3-10mm,无毛;花直径6-8mm;萼筒钟状,长1-1.2cm,外面无毛,内面被短柔毛;萼片5,三角形,先端尾尖,全缘,长3-4mm;花瓣5,倒卵形,长约3mm,宽约2mm,先端圆钝,淡粉红色;雄蕊10-15,花丝不等长,生于萼筒边缘,排成不规则的2轮;心皮1-2,子房先端有毛。花柱直立。蓇葖果长椭圆形,萼筒宿存,外被疏生长腺毛。花期5-6月,果期8-9月。

2.毛叶绣线梅 本种与中华绣线梅很相似,惟小枝、叶柄和叶片下面都具有密毛,叶边缘分裂较深,花梗长(3-3mm)、萼筒(长8-9mm)较短。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1000-2500m的山坡、山谷或沟边杂木林中。

2.生于海拔1000-2500m的山坡丛林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2.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苦、酸、甘;凉

归经肺;膀胱;脾经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清热止血。主水肿;咳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甘菊

    药材名称甘菊拼音Gān Jú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小甘菊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ncrinia discoidea (Ledeb.) Poljak.[Pyrethrum discoideum

  • 地枫皮

    《中国药典》:地枫皮药材名称地枫皮英文名CORTEX ILLICII别名追地风、钻地风、南宁地枫皮、地风来源本品为木兰科八角茴香属植物地枫皮Illicium difengpi K.I.B.et K.I

  • 南烛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南烛子药材名称南烛子拼音Nán Zhú Zǐ别名南烛来源杜鹃花科乌饭树属植物乌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以干燥果实入药。性味微

  • 乌骨麻

    药材名称乌骨麻拼音Wū Gǔ Má别名接骨草、白龙骨、史氏赤车使者、冷坑青、痱痒草、猢狲接竹、血和山、冷坑兰、赤车使者、史氏楼梯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庐山楼梯草的根茎及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红帽顶

    《中药大辞典》:红帽顶药材名称红帽顶拼音Hónɡ Mào Dǐnɡ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毛桐的叶。原形态形态详"大毛桐子根"条。性味《陆川本草》:&q

  • 山茴芹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茴芹药材名称山茴芹拼音Shān Huí Qín别名拉拉柏[藏名]来源伞形科山茴芹Carlesia sinensis Dunn,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四川。性味甘、

  • 巴巴花

    药材名称巴巴花拼音Bā Bā Huā别名土黄花、巴巴叶、土黄芪、磨盘草。来源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圆锥苘麻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butilon peniculatum Hand.Mazz.采收

  • 山大黄(波叶大黄)

    药材名称山大黄(波叶大黄)拼音Shān Dài Huánɡ别名唐大黄(《中国药植志》),土大黄、台黄(《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峪黄、籽黄(《大同药用植物手册》)。出处《东北常用中

  • 雌黄

    《全国中草药汇编》:雌黄药材名称雌黄拼音Cí Huánɡ来源硫化物类矿物Auripigmentum。生境分部广西。性味辛、苦,温。有毒。功能主治燥湿,杀虫,祛痰,化瘀,解虫蛇毒。主

  • 钩吻

    《中药大辞典》:钩吻药材名称钩吻拼音Gōu Wěn别名野葛(《本经》),秦钩吻、毒根(《吴普本草》),冶葛、胡蔓草(《南方草木状》),黄野葛(《千金方》),除辛(《蜀本草》),吻莽、断肠草(《梦溪笔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