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马醉木

马醉木

《全国中草药汇编》:马醉木

药材名称马醉木

别名梫木

来源杜鹃花科马醉木Pieris polita W. W. Smith et J. E. Jeff.,以叶入药。

生境分部浙江、安徽、福建、江西。

性味苦,凉。有剧毒。

功能主治主治疥疮。

用法用量叶适量,水煎洗敷患处。

注意不可内服。

备注本品为杀虫药,水煎取汁外用,可治牛马皮肤寄生虫及作农作物害虫驱除药。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马醉木

药材名称马醉木

拼音Mǎ Zuì Mù

来源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植物马醉木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ris japonica(Thunb.)D.Den ex G.Den[P.taiwanensis Hayata;P.Polita W.w.Smithet Jeffr.;Andromeda japenica Thunb.]

采收和储藏:春、夏、秋季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2-4m。树皮棕褐色,小枝开展,无毛;冬芽倒卵形,芽鳞3-8枚,呈覆瓦状排列。叶密集于枝顶;叶柄长3-8mm,腹面有深沟;叶片革质,椭圆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3-8cm,宽1-2cm,先端短渐尖,基部狭楔形,边缘2/3以上具细圆齿,稀近于全缘,表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淡绿色,主脉在两面凸起,侧脉在表面下陷,背面不明显,小脉网状。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簇生于枝顶,长8-14cm,花序轴有柔毛;萼片三角状卵形,长约3.5mm;花冠白色,坛状,上部5浅裂,裂片近圆形;雄蕊10,花丝有长柔毛;子房1,近球形,花柱细长,柱头头状。蒴果近于扁球形,直径3-5mm,室背开裂,花萼与花柱宿存。花期4-5月,果期7-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1200m的山坡疏林下、林缘及溪谷旁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等地。

化学成分叶含马醉木毒素(asebotoxin),马醉木素(ase betin),马醉木槲皮素(asebouercitrin),蒲公英赛醇(taraxerol) 等。

性味苦;性凉;大毒

功能主治杀虫。主疥疮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煎水洗,渣敷。

注意本品有大毒,不宜内服。《现代实用中药》:"专供外用,切勿内服。""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黄鳝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鳝藤药材名称黄鳝藤拼音Huánɡ Shàn Ténɡ别名勾儿茶来源鼠李科勾儿茶属植物多花勾儿茶Berchemia floribunda Brongn

  • 白绿叶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绿叶药材名称白绿叶拼音Bái Lǜ Yè别名羊奶果、胡颓子、天青地白、小羊奶果来源胡颓子科白绿叶Elaeagnus viridis Servett. var.

  • 白果叶

    《中药大辞典》:白果叶药材名称白果叶拼音Bái Guǒ Yè出处《品汇精要》来源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叶片。性状干燥叶片,大多折叠或已破碎,完整者呈扇形。上缘有不规则波状缺刻,有时中间

  • 小松藻

    药材名称小松藻来源藻类红藻门小松藻Gigartina intermedia Sur.,以叶状体入药。功能主治提取的卡拉胶有抗溃疡作用,刺激结缔组织增生并有抗血脂作用。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狗屎花

    《中药大辞典》:狗屎花药材名称狗屎花拼音Gǒu Shǐ Huā别名一把抓、蓝狗屎花(《滇南本草》),蓝布裙(《四川通志》),附地菜、牛舌头花(《植物名实图考》),狗舌花(《滇南本草图谱》),龙须草、七

  • 酸浆菜

    《中药大辞典》:酸浆菜药材名称酸浆菜拼音Suān Jiānɡ Cài别名山蓼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蓼科植物肾叶山蓼的全草。夏、秋间采收,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30厘米。茎直立。叶

  • 鹿角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鹿角草药材名称鹿角草拼音Lù Jiǎo Cǎo别名小号一包针、落地柏来源菊科香刺属植物鹿角草Glossogyne tenuifolia Cass.的全草。夏秋采收,洗净,

  • 豪猪肉

    《中药大辞典》:豪猪肉药材名称豪猪肉拼音Háo Zhū Ròu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豪猪科动物豪猪的肉。原形态豪猪(《食疗本草》),又名:豪彘(《山海经》),狟猪、鸾猪(《山海经》

  • 川梨

    药材名称川梨拼音Chuān Lí别名棠梨刺来源蔷薇科川梨Pyrus pashia Buch.-Ham.ex D. Don,以果实入药。生境分部四川、贵州、云南、西藏。性味甘、酸,温。功能主治

  • 草乌头

    《中药大辞典》:草乌头药材名称草乌头拼音Cǎo Wū Tóu别名堇(《庄子》),芨(《尔雅》),乌头、乌喙、奚毒(《本经》),鸡毒(《淮南子》),茛、千秋、毒公、果负、耿子、帝秋(《吴普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