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鸭舌草

鸭舌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鸭舌草

药材名称鸭舌草

拼音Yā Shé Cǎo

别名玉簪、肥菜、合菜

来源雨久花雨久花属植物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 (Burm. f.)Presl,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性味甘,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肠炎,痢疾,咽喉肿痛,牙龈脓肿;外用治虫蛇咬伤,疮疖。

用法用量1~2两;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全国中草药汇编》:鸭舌草

药材名称鸭舌草

拼音Yā Shé Cǎo

别名鸭舌条、小箭、水充草

来源泽泻慈菇Sagittaria pugmaia Miq.,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华东、华中、华南、西南。

性味淡,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行血。主治无名肿毒,蛇咬伤,小便热痛,烫伤、火烧伤等症。

用法用量0.5~1两,水煎服。外用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鸭舌草

药材名称鸭舌草

拼音Yā Shé Cǎo

别名鸭儿嘴(《植物名实图考》),鸭仔菜、鸭儿菜(《南宁市药物志》),香头草、猪耳菜、鸭嘴菜、马皮瓜(《江苏药材志》),肥猪草(江西《草药手册》),水玉簪(《陕西中草药》)。

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雨久花科植物鸭舌草全株。夏、秋采收,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米许。根茎短,近于直立。叶簇生或单生,卵状至卵状披针形,长2~6厘米,宽1~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圆形或略呈心脏形;叶柄长7~17厘米,具叶鞘。总状花序从叶鞘抽出,生花3~6朵,具柄;花被钟状,6深裂,几达基部,蓝色带红色;雄蕊6,内有1枚较大,花丝一面有齿,花药基部着生,顶裂;子房3室,花柱细。蒴果长卵形,长12毫米,室背开裂,种子多数。花期8~9月。

生境分部生于潮湿地区或水稻田中。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性味苦,凉。

①《南宁市药物志》:"甘,凉,无毒。"

②《陕西中草药》:"苦,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痢疾,肠炎,急性扁桃体炎,齿龈脓肿,丹毒,疔疮。

①《南宁市药物志》:"清热,解毒。治暴热及丹毒,外敷治肿疮,蛇咬。"

②《江苏药材志》:"治痢疾腹痛。"

③江西《草药手册》:"治痢疾,肠炎,齿龈脓肿,急性扁桃体炎,喉痛。"

④《陕西中草药》:"止痛,离骨。治牙科疾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8钱(鲜者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研末撒。

复方①治吐血:鸭舌草一至二两。炖猪瘦肉服。(江西《草药手册》)

②治赤白痢疾:鸭舌草适量,晒干。每日泡茶服,连服三至四日。(《江苏药材志》)

③治疔疮:鸭舌草加桐油捣敷患处。(江西《草药手册》)

④拔牙:水玉簪二钱,玉簪花根二钱,信石一钱,鲫鱼一条(约一斤重)。前三味药共研细粉,去鱼肠杂,装药缝合,挂阴凉通风处约50天后,鱼鳞上即可生出霜样物,即所用的药粉。用时先轻微剥离牙龈,点上此药(约一个鳞片上的药量),片刻以后,牙即可拔下。此药不可咽下,以免中毒。(《陕西中草药》离骨散)

⑤治蛇、虫咬伤:鲜鸭舌草,捣敷。(江西《草药手册》)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取鸭舌草全草1两(干品),加水煮沸15分钟后加入蜂蜜3~5钱,再煮沸5分钟,为1次量。日服2次,连服30天为一疗程,观察341例,近控42例(12%),显效121例(35.4%),好转140例(41.5%)。总有效率88.9%。一般1~2天见效,也有3~4天见效的。以平喘效果较好。副作用:少数服药后觉头昏,个别发生胃痛或呕吐,继续服药即随之消失。本品也可用于急性支气管炎和百日咳。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鸭舌草

药材名称鸭舌草

拼音Yā Shé Cǎo

英文名Sheathed Monochoria, Herb of Sheathed Monochoria

别名薢草、薢荣、接水葱、鸭儿嘴、鸭仔菜、鸭儿菜、香头草、猪耳菜、马皮瓜、肥猪草、黑菜、少花鸭舌草、合菜、水玉簪、鹅仔菜、湖菜、鸭娃草

出处出自《唐本草》;《唐本草》:蔛草叶圆,似泽泻而小,花青白。堪啖,所在有之。又:江南人用蒸鱼食之甚美。五月、月采茎叶,暴干。

来源药材基源:为雨久花科植物鸭舌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onochoria vaginalis (Burm.f.) Presl [Pontederia vaginalis Burm.f.;Monochoria pauciflora(Bl.)Kunth].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鸭舌草,多年生草本,高10-30cm。根茎较短,近直立。叶互生;叶柄10-20cm,基部扩大成开裂的鞘;叶片卵状至卵状披针形,长2-6cm,宽1-5cm,先端短尖,基部圆形或略呈心形。总状花序从叶鞘中抽出,花序柄短,基部有1披针形苞片,花3-6朵;花被钟状,6深裂,蓝紫色;雄蕊6,内有1枚较大,花药基部着生,顶裂;子房3室。蒴果长卵形,长约12mm,室背开裂,种子多数。花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潮湿地或稻田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全国各地。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利尿;解毒。主感冒高热;肺热咳喘;百日咳;咳血;吐血;崩漏;尿血;热淋;痢疾;肠炎;肠痈;丹毒;疮肿;咽喉肿痛;牙龈肿痛;风火赤眼;毒蛇咬伤;毒菇中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

复方①治吐血:鸭舌草一至二两。炖猪瘦肉服。(江西《草药手册》)②治赤白痢疾:鸭舌草适量,晒干。每日泡茶服,连服三至四日。(《江苏药材志》)③治疔疮:鸭舌草加桐油捣敷患处。(江西《草药手册》)④拔牙:水玉簪二钱,玉簪花根二钱,信石一钱,鲫鱼一条(约一斤重)。前三味药共研细 粉,去鱼肠杂,装药缝合,挂阴凉通风处约50天后,鱼鳞上即可生出霜样物,即所用的药粉 。用时先轻微剥离牙龈,点上此药(约一个鳞片上的药量),片刻以后,牙即可拔下。此药不 可咽下,以免中毒。(《陕西中草药》离骨散)⑤治蛇、虫咬伤:鲜鸭舌草,捣敷。(江西《草药手册》)①治咳血:鲜少花鸭舌草一至二两。捣烂绞汁,调蜜服。②治尿血:鲜少花鸭舌草一至二两,鲜灯芯草一至二两。水煎服。③治风火赤眼:少花鸭舌草鲜叶,捣烂外敷眼脸。④治丹毒,痈肿,疗疮:鲜少花鸭舌草适量。捣烂敷患处(选方出《福建中草药》)

各家论述1.《南宁市药物志》:清热,解毒。治暴热及丹毒,外敷治肿疮,蛇咬。

2.《江苏药材志》:治痢疾腹痛。

3. 江西《草药手册》:治痢疾,肠炎,齿龈脓中,急性扁桃体炎,喉痛。

4.《陕西中草药》:止痛,离骨。治牙科疾患。

5.《唐本草》:主暴热喘息,小儿丹肿。

6.《福建中草药》:清肝凉血。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藿香根

    药材名称藿香根拼音Huò Xiānɡ Gēn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藿香的根。功能主治《分类草药性》:"治霍乱吐泄,血气痛,发表。"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

  • 象肉

    《中药大辞典》:象肉药材名称象肉拼音Xiànɡ Ròu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象科动物亚洲象的肉。原形态动物形态详"象皮"条。化学成分主要含蛋白质外,尚有脂肪、碳

  • 降龙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降龙草药材名称降龙草拼音Xiánɡ Lónɡ Cǎo别名虎山叶、四台花、秤砣蛇药来源苦苣苔科半蒴苣苔属植物降龙草Hemiboea subcapitata Cla

  • 沙柳

    《全国中草药汇编》:沙柳药材名称沙柳拼音Shā Liǔ别名筐柳、降马[藏名]来源杨柳科沙柳Salix cheilophila Schneid.,以鲜茎、叶、树皮入药。生境分部内蒙古、河北、陕西、山西、

  • 蛇王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蛇王藤药材名称蛇王藤拼音Shé Wánɡ Ténɡ别名双目灵来源西番莲科西番莲属植物蛇王藤Passiflora cochinchinensis Spr

  • 甘青铁线莲

    药材名称甘青铁线莲拼音Gān Qīnɡ Tiě Xiàn Lián英文名all-grass of Longsepal Clematis别名木通、亦蒙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

  • 蒙自草胡椒

    药材名称蒙自草胡椒拼音Ménɡ Zì Cǎo Hú Jiāo别名散血丹、狗骨头、海尼豆瓣绿。来源药材基源:为胡椒科植物蒙自草胡椒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peromia heyneana Miq

  • 黄藤叶

    药材名称黄藤叶拼音Huánɡ Ténɡ Yè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来源为防己科植物黄藤的叶片。性味《南宁市药物志》:"苦,寒。"功能主治①《南宁市药物志

  • 六角英

    药材名称六角英来源爵床科六角英Rungia cantonensis How。生境分部广东。性味微苦、淡,凉。功能主治平肝清热,消积导滞。主治小儿疳积,急性结膜炎,肝炎,感冒,喉痛,颈淋巴结结核,乳疮,

  • 云南铁扁担

    《全国中草药汇编》:云南铁扁担药材名称云南铁扁担别名竹根七、万年青、心不甘、须瓣开口箭来源百合科云南铁扁担Tupistra fimbriata Hand.-Mazz.,以根状茎、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