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方剂>三和散

三和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三和散

药方名称三和散

处方羌活(去芦)、紫苏(茎叶.去粗梗)、沉香、宣州木瓜(薄切.焙干)、大腹皮(炙焦黄),各一两。川芎甘草(炒)、陈皮(去白)、木香槟榔(面裹.煨熟.去面)、白术,各三分。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五脏不调,三焦不和,,一腹痞闷,胁肋胀,风气壅滞,肢节烦痛,头面虚浮,手足微肿,肠胃燥涩,大便秘难,虽年高气弱,并可服之。

又治背痛,胁痛,有妨饮食,及脚气上攻,胸腹满闷,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二大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计时。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三和散

药方名称三和散

别名三和汤(《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处方羌活(去芦)紫苏茎叶(去粗梗)沉香宣川木瓜(薄切、焙干)大腹皮(炙焦黄)各30克 芎藭劳甘草(炒)陈皮(去白)木香摈榔(面裹偎熟,去面)白术各22.5克

制法上药研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五脏不调,三焦不和,心腹痞闷,胁肋膨胀,风气壅滞,肢节烦疼,头面虚浮,手足微肿,肠胃燥涩,大便秘难;背痛胁痛,不欲饮食;脚气上攻,胸腹满闷,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90毫升,去滓温服,不计时。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猜你喜欢

  • 诜诜圆

    药方名称诜诜圆处方泽兰叶、白术,各一两半;肉桂(去粗皮)、干姜(炮),各半两;熟地黄(洗.焙)、当归(洗.焙),各二两;川芎、石斛(酒浸.炒)、白芍药、牡丹皮(去心)、延胡索,各一两。炮制上为细末,醋

  • 黑散子

    《仁斋直指》卷二十六:黑散子药方名称黑散子处方来年莲蓬 败棕榈头发(并烧存性)各等分制法上研为末。功能主治治诸窍出血。用法用量每服6克,煎服,或用南木香汤调下。摘录《仁斋直指》卷二十六《三因》卷十六:

  • 救中汤

    《温病条辨》卷二:救中汤药方名称救中汤处方蜀椒(炒出汗)9克 淡干姜12克厚朴9克槟榔6克 广皮6克功能主治驱阴救阳。治卒中寒湿,内挟秽浊,眩冒欲绝,腹中绞痛,脉沉紧而迟,甚则伏,欲吐不得吐,欲利不得

  • 连朴饮

    《霍乱论》卷下:连朴饮药方名称连朴饮处方制厚朴6克 川连(姜汁炒)石菖蒲制半夏各3克 香豉(炒)焦山栀各9克芦根60克功能主治清热化湿,理气和中。治湿热蕴伏,霍乱吐利,胸脘痞闷,口渴心烦,小便短赤,舌

  • 还命千金丸

    药方名称还命千金丸处方雄黄(研)4分,鬼臼4分,徐长卿4分,礜石(泥裹烧半日)4分,瓜丁4分,雌黄(研)4分,干姜4分,野葛7分(炙),斑蝥20枚(去足翅,熬),蜀椒4分(去目汗),地胆15枚(去翅,

  • 薄荷煎

    《御药院方》卷一:薄荷煎药方名称薄荷煎处方薄荷1斤(取头末2两),川芎半两(取末2钱),脑子半钱(研),甘草半两(取末2分半),缩砂仁半两(取末2分)。制法上药都拌匀,于药末内称出半两为衣,用白沙生蜜

  • 护首汤

    药方名称护首汤处方川芎5钱,当归1两,白芷3钱,郁李仁3钱,天花粉3钱,蔓荆子1钱。功能主治邪入脑髓而不得出,一时暴发,头痛连脑,双目赤红,如破如裂,所谓真正头痛。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二

  • 缓颊散

    药方名称缓颊散处方天南星1枚(重半两者,用酒同生姜自然汁浸49日,切破,焙干),半夏(亦如天南星浸,切,焙干)半两,乌头(炮裂,去皮脐)半两,芎?半两,白附子(炮)半两,防风(去叉)半两,雄黄(研)半

  • 加减阳和汤

    药方名称加减阳和汤处方麻黄10克,熟地20克,油桂5克,白芥子15克,焦白术15克,鹿角霜50克,玄胡25克,桃仁15克,赤芍15克,茯苓15克,生甘草15克。功能主治温阳散寒,化瘀通络。主寒凝气滞,

  • 寒热相兼汤

    药方名称寒热相兼汤处方人参、黄耆、川芎、当归、白芷、楂肉、防风、桔粳、甘草、陈皮、紫草、黄芩、地黄。功能主治痘疹半红紫,半灰白。注意八九日后不宜用。摘录《痘疹会通》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