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六合汤

六合汤

《易简方》:六合汤

药方名称六合汤

处方当归生地川芎芍药莪术官桂各等分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养血祛瘀。治经血凝滞,腹内气血作痛。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热服。

摘录《易简方》

《水类钤方》卷二十:六合汤

药方名称六合汤

处方当归1两,大黄1两,川芎1两,熟地黄1两,白芍1两,柴胡1两(一方加桂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血热,每日巳午间发热,遇晚则凉。

用法用量3岁1钱,水半盏,煎服,不拘时候。

摘录《水类钤方》卷二十

方出《元戎》名见《赤水玄珠》卷十:六合汤

药方名称六合汤

处方地黄川芎、芍药、当归地骨皮牡丹皮

功能主治妇人骨蒸。

摘录方出《元戎》名见《赤水玄珠》卷十

《赤水玄珠》卷六:六合汤

药方名称六合汤

处方陈皮半夏茯苓厚朴香附紫苏茎各等分。

功能主治七情气郁,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咯不出,咽不下,呕逆恶心。

用法用量每服4钱,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赤水玄珠》卷六

《便览》卷二:六合汤

药方名称六合汤

处方人参知母草果、贝母、乌梅白芷槟榔常山各等分。

功能主治疟热多寒少者。

用法用量生姜3片,大枣2个,水半煎,酒半煎,露1宿,五更服。

摘录《便览》卷二

《杏苑》卷六:六合汤

药方名称六合汤

处方羌活1钱,秦艽1钱,白芍药1钱,防风1钱,当归1钱5分,川芎1钱5分,熟地黄1钱5分。

功能主治失血过多,眩晕不苏。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煎熟,食前服。

摘录《杏苑》卷六

《易简方》:六合汤

药方名称六合汤

别名加味四物汤

处方《局方》四物汤加莪术、官桂各等分。

功能主治妇人经事不行,腹中结块疼痛,腰痛腿痛。

用法用量加味四物汤(《玉机微义》卷四十九)。《济生》本方用法:上(口父)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温服。

摘录《易简方》

普济方》卷三二○:六合汤

药方名称六合汤

处方紫菀(洗去土,锉,炒)、杏仁(去皮尖)、款冬花(去枝梗子)、人参(去芦)、甘草(炙)、紫苏叶各等分。

功能主治肺虚作嗽喘急。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加蜜少许,煎至5分,食后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二○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五:六合汤

药方名称六合汤

处方四物汤加茶膏羌活

功能主治妇人头风眩晕。

摘录《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五

猜你喜欢

  • 豆灰散

    药方名称豆灰散处方黄豆。制法烧灰为末。功能主治痘疮溃烂。用法用量豆风癣,以豆壳煎水洗即愈。摘录《种痘新书》卷十二

  • 红椒丸

    《普济方》卷一六○:红椒丸药方名称红椒丸处方川椒1两,干姜1两,款冬花1两,紫菀1两,礜石半两,附子半两,细辛半两,皂角半两。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肾咳,恶寒。用法用量每服20粒

  • 回生保命丹

    药方名称回生保命丹处方当归(炒)2钱,川芎3钱,白芷梢3钱,旧槐花1两,乳香5分,没药5分,轻粉4钱2分,朱砂4钱,雄黄3钱,牛黄4分,血竭1钱,孩儿茶1钱,小丁香1钱。制法上为末,用红枣、大米粉打糊

  • 附子仓米汤

    药方名称附子仓米汤别名附子仓廪汤处方附子1枚(炮,去皮脐,8钱重者),人参(去芦头)半两,甘草(微炒)半两,半夏(汤泡7次,切作片,焙干,姜汁制)半两,黄耆半两,白术半两,川姜2钱(微炒),南木香1钱

  • 果霜子方

    药方名称果霜子方处方胡桃7个(炒)。功能主治初发便毒。用法用量上为末。酒送下。摘录《名家方选》

  • 三石浸酒

    药方名称三石浸酒处方磁石250克白石英300克(细研)阳起石180克功能主治治肾气虚损。用法用量上药捣碎,以水淘清后,用生绢袋盛,用酒10升,浸经五日后,任意暖服。其酒旋取旋添。极妙。摘录《太平圣惠方

  • 鸽粪散

    药方名称鸽粪散处方鸽粪1分,人粪灰1分,白矾1分,青黛1分,麝香1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小儿口中及诸处生疳疮。用法用量敷之,日3次。摘录《圣惠》卷九十

  • 含化三黄丸

    药方名称含化三黄丸别名加味三黄丸处方大黄2两半,黄芩2两半,黄连2两半,黄药子1两半,白药子1两半,黄柏1两,苦参1两,山豆根1两,硼砂1两,脑子1钱半,京墨3钱,麝香少许(一方有甘草)。制法上为细末

  • 敷疔散

    药方名称敷疔散处方真珠5分,冰片2分,牛黄3分,孩儿茶1钱,血余1钱,黄柏1钱。制法上为末,加血余再研。功能主治痘疔。用法用量外敷。摘录《痘学真传》卷七

  • 加减羌活桂枝汤

    药方名称加减羌活桂枝汤处方羌活8分,桂枝1钱5分,紫苏1钱5分,厚朴1钱5分,柴胡8分,草蔻仁1钱(研),青皮1钱5分,甘草5分。功能主治寒疟。因暑月贪凉洗浴,感寒而得,阴邪所伏,无汗恶寒,周身挛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