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六和汤

六和汤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六和汤

药方名称六和汤

处方缩砂、半夏(汤洗七次)、杏仁(去皮尖)、人参(去芦)、赤茯苓(去皮)、藿香(去土)、白扁豆(姜制)、香薷厚朴(姜制)、木瓜,各一钱。炙甘草,半钱。

功能主治治心脾不调,气不升降,霍乱转筋,呕吐泄泻,寒热交作,痰喘咳嗽,胃脘痞满,头目昏痛,肢体浮肿,嗜卧倦怠,小便赤涩。并伤寒阴阳不分,冒暑伏热烦闷,或成痢疾,中酒烦渴畏食。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红枣一枚,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六和汤

药方名称六和汤

处方砂仁半夏(汤炮七次)、杏仁(去皮.尖)、人参甘草(炙),各一两。赤茯苓(去皮)、藿香叶(拂去尘)、白扁豆(姜汁略炒)、木瓜,各二两。香薷厚朴(姜汁制),各四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心脾不调,气不升降,霍乱转筋,呕吐泄泻,寒热交作,痰喘咳嗽,胸膈痞满,头目昏痛,肢体浮肿,嗜卧倦怠,小便赤涩,并伤寒阴阳不分,冒暑伏热烦闷,或成痢疾,中酒烦渴畏食。妇人胎前、产后,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子一枚,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时候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六和汤

药方名称六和汤

处方砂仁半夏(汤,炮七次)杏仁(去皮、尖)人参甘草(炙)各30克 赤茯苓<去皮)藿香叶 白扁豆(姜汁略炒)木瓜各60克香薷厚朴(姜汁制)各120克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治心脾不调,气不升降,霍乱转筋,呕吐泄泻,寒热交作,痰喘咳嗽,胸膈痞满,头目昏痛,肢体浮肿,嗜卧倦怠,小便赤涩;伤寒阴阳不分,冒暑伏热烦闷,或成痢疾,中酒烦渴畏食。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3片,枣子1枚,煎至160毫升,去滓,不拘时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普济方》卷三九○:六和汤

药方名称六和汤

处方陈皮1两(去白),青皮(去白)3两,柴胡3两,净香附3两,苏叶3两,甘草1两半。

功能主治疟疾寒多热少,食积疳热。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煎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

《不知医必要》卷二:六和汤

药方名称六和汤

处方党参(米炒,去芦)1钱,半夏(制)1钱,砂仁(杵)1钱,扁豆(炒,杵)2钱,藿香2钱,赤茯苓2钱,木瓜2钱,炙草1钱。

功能主治夏秋暑湿伤脾,或饮冷乘风,多食瓜果,以致客寒犯胃,食留不化,遂成霍乱。

用法用量生姜3片,红枣1个,水煎服。

摘录《不知医必要》卷二

胎产秘书》卷上:六和汤

药方名称六和汤

处方藿香5分,砂仁5分,陈皮4分,茯苓4分,人参1钱,木瓜1钱,扁豆2钱,杏仁10粒,生甘草4分,夏曲6分。

功能主治妊娠霍乱吐泻,心躁腹痛。

用法用量生姜3片,大枣2个,竹茹1团,水煎服。

摘录胎产秘书》卷上

幼科铁镜》卷六:六和汤

药方名称六和汤

处方陈皮半夏、白茯苓甘草黄连厚朴藿香香薷扁豆木瓜

功能主治长夏外夹感暑吐泻;热痢。

摘录幼科铁镜》卷六

《医统》卷八十八:六和汤

药方名称六和汤

处方川芎当归白芍药、生地黄人参白术各等分。

功能主治虚热,三焦五脏不和,啼哭烦躁,夜出盗汗。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煎,不拘时候服。

摘录《医统》卷八十八

丹溪心法》卷二:六和汤

药方名称六和汤

处方人参1钱,知母1钱,草果1钱,贝母1钱,乌梅1钱,白芷1钱,槟榔1钱,柴胡1钱(用酒拌),常山2钱。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疟疾。

用法用量生姜3片,大枣1个,水煎服。

摘录丹溪心法》卷二

《局方》卷二(续添诸局经验秘方):六和汤

药方名称六和汤

别名六合汤

处方砂仁1两,半夏(汤泡7次)1两,杏仁(去皮尖)1两,人参1两,甘草(炙)1两,赤茯苓(去皮)2两,藿香叶(拂去尘)2两,白扁豆(姜汁略炒)2两,木瓜2两,香薷4两,厚朴(姜汁制)4两。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心脾不调,气不升降,霍乱转筋,呕吐泄泻,寒热交作,痰喘咳嗽,胸膈痞满,头目昏痛,肢体浮肿,嗜卧倦怠,小便赤涩,伤寒阴阳不分,冒暑伏热烦闷,或成痢疾;中酒烦渴畏食;伤食噫酸臭气,或因暑热,渴饮冷水冷物,致心腹疼痛,或冒暑背寒自汗,四肢厥冷。

用法用量六合汤(《普济方》卷一一七)。

摘录《局方》卷二(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传信适用方》卷四:六和汤

药方名称六和汤

处方生姜1斤(切片,晒干),草果半斤(去壳并白皮),甘草4两(炒),缩砂4两,胡椒半两,荜茇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去暑毒疫气。主

用法用量入盐点服。

摘录传信适用方》卷四

医方考》卷一:六和汤

药方名称六和汤

处方砂仁1两,半夏1两,杏仁1两,人参1两,甘草1两,白术2两,藿香2两,木瓜2两,厚朴2两,扁豆2两,赤茯苓2两。

功能主治夏月病人霍乱转筋,呕吐泄泻,寒热交作,倦怠嗜卧;伏暑烦闷,小便赤涩,或利或渴;中酒;胎产。

各家论述六和者,和六府也。脾胃者,六府之总司,故凡六府不和之病;先于脾胃而调之。此知务之医也。香能开胃窍,故用藿、砂;辛能散逆气,故用半、杏;淡能利湿热,故用茯、瓜;甘能调脾胃,故用扁、术,补可以去弱,故用参、草;苦可以下气,故用厚朴。夫开胃散逆则呕吐除,利湿调脾则二便治,补虚去弱则胃气复而诸疾平。盖脾胃一治,则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虽百骸九窍皆太平矣,况于六府乎?

摘录医方考》卷一

猜你喜欢

  • 克效汤

    《圣济总录》卷七十:克效汤药方名称克效汤处方甘草(炙,锉)3分,桑耳(焙)3分,枳壳(去瓤,麸炒)半两,大黄(锉,炒)半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槐实(炒)1两半,白芷1两,鸡苏叶1两,百合1两,

  • 灵应必消散

    药方名称灵应必消散别名灵应必效散处方草乌5钱,川乌5钱,白芷5钱,花椒1钱,山奈3钱,麝香4分,贝母3钱,大黄3钱,蟾酥1钱(晒研)。制法上为细末,和匀,再研极细,瓷瓶收贮。功能主治一切痰核,无名肿毒

  • 传尸丸

    药方名称传尸丸别名鳗鱼丸处方鳗鲡鱼(半斤外者)7条。制法瓶中先铺薄荷叶4两,入鳗在内,掺干山药粗末斤余,锅内入去心百部1斤,煮3炷香,候鳗烂极去薄荷,取鳗与山药连骨捣烂,焙,为末,炼蜜为丸。功能主治补

  • 治消止渴汤

    药方名称治消止渴汤处方生地30克,山药30克,天花粉20克,石斛20克,知母20克,沙参15克,麦冬15克,泽泻12克,五味子6克。功能主治滋阴清热,生津止渴。主脾阴不足。(糖尿病)用法用量水煎服,每

  • 定惊琥珀散

    药方名称定惊琥珀散处方琥珀3两,当归3两,乳香1两半,辰砂1两半。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产后惊悸,脉虚涩者。用法用量每服3钱,金箔汤送下。各家论述产后心虚血滞,不能营运乎心,而心神失养,故惊而且悸不宁焉

  • 大通真丸

    药方名称大通真丸处方蚕纸10张(烧灰),防风1两(去芦头),白芍药3分,桔梗1两(去芦头),石膏1两(细研,水飞过),白芷3分,当归1两(锉碎,微炒),干姜半两(炮裂,锉),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

  • 高良姜羊肉汤

    药方名称高良姜羊肉汤处方高良姜1两(锉),赤芍药1两(锉),当归1两(锉,微炒),羊肉1斤半(细切),桂心1两。制法除羊肉外,上为末。功能主治寒疝心腹痛,及胁肋里急,不下饮食。用法用量以水5大盏,都煮

  • 莲椹汤

    药方名称莲椹汤处方莲须12克,桑椹子12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2克,山药15克,牛膝15克,龟板30克(先煎),生牡蛎30克(先煎)。功能主治滋阴补肾,平肝潜阳。主肝肾阴虚,阴虚阳亢。用法用量每日

  • 天竺黄散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五:天竺黄散药方名称天竺黄散处方天竺黄7.5克(细研)牛黄3.7克(细研)胡黄连7.5克犀角屑7.5克天麻15克蝉蜕7.5克(微炒)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都研令匀。功能主治治小儿胎风

  • 蚵蚾黄连丸

    药方名称蚵蚾黄连丸处方疥蛤蟆10枚(洗,去肚腹,以酒浸炙令黄香即住),木香1分,胡黄连半两,黄连半两(九节者),沉香1分,丁香1分,麝香少许,木鳖半两(烧令烟尽),巴豆22粒(以水淘洗,去心膜并油,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