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利膈化痰丸

利膈化痰丸

《袖珍》卷一:利膈化痰丸

药方名称利膈化痰丸

处方白术4两,皂角(去皮弦子)3两,生半夏(切)、白矾2两(研)。

制法上将皂角揉水半碗,浸半夏白矾,春五、夏三、秋冬十日,不用皂角,晒,为末,姜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痰气。

用法用量方中半夏用量原缺。

摘录《袖珍》卷一

丹溪心法》卷二:利膈化痰丸

药方名称利膈化痰丸

处方南星、蛤粉(研细)1两,半夏瓜蒌仁、贝母(去心)、香附半两(童便浸)。

制法上为末,用猪牙皂角14梃敲碎,水1碗半,煮杏仁(去皮尖)1两,煮水将干,去皂角,擂杏仁如泥,入前药搜和,再入姜汁泡,蒸饼为丸,如绿豆大,青黛为衣。

功能主治豁痰疏郁,泄火散热,降逆气,润肺止嗽。主一切痰涎壅塞,郁火热于胸膈之间,痰喘不利。

用法用量中南星半夏瓜蒌仁、贝母用量原缺。《杏苑》本方用:南星2两、半夏1两5钱、贝母2两、哈粉1两、瓜蒌仁(另研)、香附各2两、牙皂、青黛各1两、杏仁(另研泥)1两5钱

摘录丹溪心法》卷二

年氏《集验良方》卷四:利膈化痰丸

药方名称利膈化痰丸

处方青黛4钱,制半夏2两(姜炒),片苓1两,川贝母2两,黑丑2两,杏仁(炒,去皮尖)2两,枳壳2两(炒),瓜蒌仁(去壳,微炒)2两,黄连(炒)2两,皂荚1两(熬膏),香附子2两(炒),陈皮2两。

制法上药皂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湿郁痰饮。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远服。

摘录年氏《集验良方》卷四

猜你喜欢

  • 消银片

    药方名称消银片处方地黄、牡丹皮、赤芍、当归、苦参、金银花、玄参、牛蒡子、蝉蜕、白鲜皮、防风、大青叶、红花性状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褐色;味苦。炮制上十三味,金银花、红花粉碎成细粉,其余地黄等十一味酌

  • 香薷圆

    药方名称香薷圆处方香薷(去土)、紫苏(茎叶.去粗梗)、干木瓜,各一两了。丁香、茯神(去木)、檀香、藿香叶、甘草(炙),各五钱。炮制右为细末,炼蜜和圆,每两作三十圆。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儿伤暑伏热,躁渴瞀

  • 干姜丸

    《普济方》卷二一一引《肘后方》:干姜丸药方名称干姜丸处方曲末6两,干姜6两,当归末3钱,厚朴2两,人参2两,阿胶2两,甘草(炙)1两半。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冷痢。用法用量以水1大升,煮胶令消,煎取半合

  • 圆肉党参炖猫肉

    药方名称圆肉党参炖猫肉处方桂圆肉15克党参30克猫肉150~250克制法将上3味同置盅内,隔水炖熟服食。功能主治健脾益心。适用于病后体虚、神经衰弱、头晕目眩、阳痿等症。用法用量吃肉饮汤,隔日1次。摘录

  • 鹿肉臛

    药方名称鹿肉臛处方鹿肉(洗,切)4两。功能主治产后乳无汁。用法用量上用水3碗,以五味煮肉作臛,任意服。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九○

  • 鳖甲干漆散

    药方名称鳖甲干漆散处方鳖甲、琥珀、大黄、干漆各等分。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妇人血瘕症癖。用法用量每服2钱,酒送下。少时恶血即下。若妇人小肠中血下尽,即休服也。摘录《产科发蒙》附录

  • 慢咽汤

    药方名称慢咽汤处方熟地20克,当归10克,法夏12克,茯苓15克,桔梗15克,大力子10克,陈皮10克,皂刺12克,重楼15克,甘草10克。功能主治滋养肺肾,祛湿化痰。主肺肾阴虚,虚火上扰。用法用量水

  • 赤石脂禹余粮汤

    《伤寒论》:赤石脂禹余粮汤药方名称赤石脂禹余粮汤处方赤石脂30克(碎)禹余粮30克(碎)功能主治收敛固脱,涩肠止泻。主久泻、久痢,肠滑不能收摄者。用法用量上二味,以水1.2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

  • 姜葱饮

    药方名称姜葱饮处方凤尾草连根1大握,老米1勺,生姜3片,葱白3根(连须)。功能主治久近红白痢。用法用量上以水3大碗,煎至1碗,去滓,入烧酒1小杯,蜜3茶匙,乘热服1小杯,移时再服1杯,1日服尽为度。摘

  • 和血逐邪汤

    药方名称和血逐邪汤处方柴胡、荆芥、秦艽、香附、苏梗、厚朴、枳壳、当归、芎?、益母草、木通、黄芩。功能主治伤寒热入血室,气滞血瘀,胸闷腹胀痛。用法用量加姜衣少许,清水煎服。摘录《中国医学大辞典》引沈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