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加味四圣散

加味四圣散

《直指小儿》卷五:加味四圣散

药方名称加味四圣散

处方紫草茸、木通、南木香黄耆(微炒)、川芎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疮痘出不快,及变陷者。

用法用量煎1钱,不拘时候服。

大便秘,加枳壳少许;大便如常,加糯米100粒(糯米解毒,能酿而发之)。

摘录《直指小儿》卷五

《得效》卷十一:加味四圣散

药方名称加味四圣散

别名加味四圣饮

处方紫草茸、木通(去皮节)、南木香黄耆(炒)、川芎甘草人参各等分,蝉蜕(去足翼)10个。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小儿疮痘出不快,及变陷倒靥,小便赤涩,余热不除,一切恶候;或被风吹,复不见,入皮肤内者;小儿痘灌浆时,热渴引水或作痒。

用法用量加味四圣饮(《简明医彀》卷六)。

大便秘,加枳壳少许;大便如常,加糯米100粒(性解毒,能酿而发之)。

摘录《得效》卷十一

《种痘新书》卷十二:加味四圣散

药方名称加味四圣散

处方紫草2钱,木通(去皮)2钱,川芎4分,甘草2分,白术3分,茯苓3分,糯米木香(另磨)。

功能主治痘疹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种痘新书》卷十二

《种痘新书》卷十二:加味四圣散

药方名称加味四圣散

处方紫草木通(去节)、枳壳(炒)、黄耆桂枝大黄(酒制)各等分。

功能主治痘痒,便秘。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种痘新书》卷十二

猜你喜欢

  • 大山蓣圆

    药方名称大山蓣圆处方白术、麦门冬(去心)、白芍药、杏仁(去皮.尖.麸炒黄)、防风(去芦.叉)、川芎,各一两半;大豆黄卷(炒)、熟干地黄、肉桂(去粗皮.僸.炒)、当归(酒浸),各二两半;桔梗、白茯苓(去

  • 肥儿膏

    药方名称肥儿膏处方莲肉4两,风栗4两,白茯苓4两,淮山药4两,白术(去芦)4两,麦芽4两,黄精4两,茱萸肉4两,天冬4两,黑枣4两,福橘4两,京柿4两(小儿用各1两)。制法捶烂作饼,蒸熟成膏。功能主治

  • 呕吐散

    药方名称呕吐散处方白术3克(炒)云苓3克 蔻米1.5克(研)法夏3克扁豆9克(炒)制草1.5克煨姜1片伏龙肝3克功能主治治脾胃寒湿,致患呕吐,生来面色青白者。用法用量为末,水煎服。摘录《揣摩有得集》

  • 黄耆葛花丸

    药方名称黄耆葛花丸处方黄耆1两,葛花1两,黄赤小豆花1两,大黄3分,赤芍药3分,黄芩3分,当归3分,猬皮1个,槟榔半两,白蒺藜半两,皂角子仁(炒)半两,生地黄(烙)1两。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

  • 桂附醒风汤

    药方名称桂附醒风汤处方附子1个7钱,天雄1个1两,南星1个1两(并生用,去皮脐),蝎梢半两(去毒)。功能主治中风涎潮,牙关紧急,不省人事。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半两,水1盏半,加生姜7片,煎7分,

  • 葶苈丸

    《外台秘要》卷十九引唐侍中方:葶苈丸药方名称葶苈丸处方葶苈子52.5克(生用)牵牛子泽漆叶海藻(洗去咸,炙)昆布(如前炙)桑根白皮(炙)甘遂(熬)椒目郁李仁(去皮)各22克 桂心7.5克制法上十味,捣

  • 羚羊角胶囊

    药方名称羚羊角胶囊来源为羚羊角经加工制成的胶囊。性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粉末;气微腥,味淡。炮制取羚羊角150g,锉成最细粉,混匀,装入胶囊,制成1000粒或500粒,即得。功能主治平

  • 加味茯苓汤

    《世医得效方》卷九:加味茯苓汤药方名称加味茯苓汤处方人参(去芦)半夏(汤洗)陈皮(去白)45克 白茯苓(去皮)30克 粉草15克益智(去壳)香附子(炒,去毛)各30克制法上锉为散。功能主治益气养心,化

  • 麻子仁丸

    药方名称麻子仁丸别名麻仁丸(《类证活人书》卷十五)、脾约麻仁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处方麻子仁500克 芍药250克枳实250克(炙)大黄500克(去皮)厚朴250克(炙,去皮)杏仁250克(

  • 救中汤

    《温病条辨》卷二:救中汤药方名称救中汤处方蜀椒(炒出汗)9克 淡干姜12克厚朴9克槟榔6克 广皮6克功能主治驱阴救阳。治卒中寒湿,内挟秽浊,眩冒欲绝,腹中绞痛,脉沉紧而迟,甚则伏,欲吐不得吐,欲利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