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加味地黄丸

加味地黄丸

《古今医统》卷九十:加味地黄丸

药方名称加味地黄丸

处方地黄(煮烂,捣)120克山茱萸山药各60克泽泻30克牡丹皮茯苓各15克鹿茸(酥炙)牛膝各6克

制法上药为末,面糊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补肝肾,养精血。治小儿鹤膝。

用法用量三岁儿以上与15丸。

摘录《古今医统》卷九十

寿世保元》卷六:加味地黄丸

药方名称加味地黄丸

处方怀生地黄(酒蒸)120克 怀山药60克牡丹皮45克 白茯苓30克山茱萸(酒蒸,去核)破故纸(炒)各60克益智仁30克人参30克肉桂1.5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肾助阳,固摄止遗。治肾气膀胱俱虚,冷气乘之,不能约制,遗尿不禁,或睡中自出者。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腹时用盐汤送下。

摘录寿世保元》卷六

《疮疡经验全书》卷六:加味地黄丸

药方名称加味地黄丸

处方地黄8两(酒煮),山茱萸4两,山药4两,茯苓2两5钱,牡丹皮2两5钱,泽泻2两,当归身3两,枸杞子3两。

制法上药各为末,捣熟地极烂和药,如干,加炼蜜再捣千杵,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梅疮病愈后,精血未复者。

用法用量每服2钱,早、晚用淡盐汤送下。

摘录《疮疡经验全书》卷六

《医便》卷四:加味地黄丸

药方名称加味地黄丸

处方怀熟地黄(酒蒸)4两,山茱萸(去核,净)2两,山药(姜汁炒)1两,牡丹皮(去木)1两半,五味子(去梗)1两,麦门冬(去心)1两,益智仁(去壳,盐水炒)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老人阴虚及肾气久虚,致筋骨痿弱无力,面无光泽,或黯惨,食少痰多,或嗽或喘,或便溺数涩,阳痿,足膝无力,形体瘦弱憔悴,寝汗,发热作渴。

用法用量每服70-80丸,空心盐汤送下;夏月不用盐。

腰痛,加鹿茸当归木瓜续断各1两;消渴,去茯神,倍用麦门冬五味子;老人下元冷,胞转不得小便,膨急切痛4-5日,困笃垂死者,加泽泻2两,去益智仁;诸淋数起不通,倍用茯苓泽泻益智减半;脚气痛连腰胯,加牛膝木瓜各1两;夜多小便,茯苓减半;牙齿疼痛,浮而下能嚼物,并耳溃及鸣,去麦门冬,加附子(炮)、桂心(净)各1两;耳聋或作波涛钟鼓之声,用全蝎49枚(炒微黄色,为末,每服3钱)。每服100丸,空心温酒送下。

摘录《医便》卷四

《幼科指掌》卷四:加味地黄丸

药方名称加味地黄丸

处方熟地九钱,茯苓4钱,牡丹皮4钱,山萸肉4钱,泽泻4钱,当归4钱,川芎4钱,川楝子4钱,使君子4钱。

制法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肾疳,一名骨疳。肢体瘦削,遍身疮疥,喜卧冷地,口疮出血,口臭,次第齿黑,名曰崩砂,盛则龈烂牙落。

用法用量每服60-70丸。

摘录《幼科指掌》卷四

《洞天奥旨》卷十:加味地黄丸

药方名称加味地黄丸

处方熟地5钱,山药3钱,山茱萸2钱,茯苓2钱,骨碎补2钱,补骨脂2钱,丹皮2钱,当归5钱,麦冬3钱,泽泻1钱5分。

功能主治齿窟疮,因伤损于齿牙,其齿堕落而成窟。

用法用量水煎服。

气虚甚者,加人参5钱。

摘录《洞天奥旨》卷十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加味地黄丸

药方名称加味地黄丸

处方熟地、山萸、山药、丹皮、茯苓当归黄连泽泻人参

功能主治壮水滋阴。主眼目久病属虚者。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

《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加味地黄丸

药方名称加味地黄丸

别名抑阴地黄

处方山药山茱萸(肉)、牡丹皮泽泻、白茯苓、熟地黄、生地黄柴胡五味子(各另为末)各等分。

制法上将2地黄酒拌杵膏,入前末和匀,加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肝肾阴虚诸症,或耳内痒痛出水,或眼昏痰喘,或热渴便涩。

用法用量抑阴地黄丸(《四明心法》卷中)。

摘录《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

《会约》卷七:加味地黄丸

药方名称加味地黄丸

处方熟地8两,山药4两,枣皮(酒蒸)4两,茯苓4两,泽泻1两,丹皮1两半,枸杞3两(酒蒸),菟丝子(淘去泥沙,酒蒸)4两,补骨脂(盐炒)2两,骨碎补3两。

制法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真阴不足,以致齿疏动摇,壮年脱落者。

用法用量每服7-8钱,空心盐汤送下。

如命门火衰,真阳不足者,加肉桂3两,附子4两,或安肾丸亦妙。

摘录《会约》卷七

《会约》卷九:加味地黄丸

药方名称加味地黄丸

处方怀庆元支地黄8两(加元砂仁微炒,3钱,研末,与米酒同蒸同晒9次,勿少),淮山药4两,枣皮3两(去核,酒蒸),白茯苓(去皮)4两,粉丹皮1两7钱,建泽泻(淡盐水浸,晒)1两3、4钱,甘枸杞(去梗)3两(酒蒸),菟丝子(淘尽泥砂)3两(酒浸,蒸,晒干),真阿胶(蛤粉炒成珠)3两,麦冬(去心,酒蒸)2两,杜仲(淡盐水炒断丝)3两,北5味(微炒)7、8钱。

制法先将地黄、枣皮、枸杞、麦冬于石臼内捣成膏,然后将余药磨成细末,合前膏加炼蜜捣匀为丸。

功能主治平补肝肾,养肺清热。主阴虚失血,胸背痛,小便赤,遗精潮热,咳嗽气喘。

用法用量每晨服7-8钱,用淡盐水送下。凡一切虚弱之人,每年夏季制服1料,可以扶体,免阴虚火炎之病,但须间服温脾汤,更妙。

若精滑者,枣皮可加至4-5两;若血虚有热者,粉丹皮可加至2两4-5钱;小便短者,建泽泻用1两8钱。

注意忌铁与三白。

摘录《会约》卷九

《不知医必要》卷一:加味地黄丸

药方名称加味地黄丸

处方熟地1两,淮山7钱,茯苓6钱,萸肉4钱,丹皮2钱,北五味4钱,麦冬(去心)3钱,蛤蚧(去头足,炙)5钱,泽泻(盐水炒)3钱。

制法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虚劳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4钱,白汤送下。

摘录《不知医必要》卷一

《会约》卷十二:加味地黄丸

药方名称加味地黄丸

处方熟地3钱,枣皮1钱半,茯苓1钱半,山药2钱,丹皮1钱,泽泻7分,五味3分(炒),麦冬1钱半,阿胶(蛤粉炒)2钱。

功能主治水亏干燥,咽痛便结,皮枯筋急。

用法用量空心服。

摘录《会约》卷十二

寿世保元》卷八:加味地黄丸

药方名称加味地黄丸

处方怀熟地黄8钱,山药4钱,山茱萸(酒蒸,去核)4钱,白茯苓(去皮)3钱,牡丹皮3钱,泽泻3钱,嫩鹿茸(酥炙)2钱,怀牛膝(去芦,酒浸)2钱,五加皮3钱。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儿肝肾虚弱,骨髓不充,而行迟者。

用法用量每服1钱,空心盐汤送下。

摘录寿世保元》卷八

医学入门》卷八:加味地黄丸

药方名称加味地黄丸

处方熟地1两5钱,黄耆1两5钱,槐花1两,黄柏1两,杜仲1两,白芷1两,山茱萸8钱,独活8钱,山药8钱,牡丹皮6钱,茯苓6钱,泽泻6钱,白附子2钱。

制法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痔,阴血不足,痔疾疼痛。

用法用量《杏苑》有知母槐花作“槐角”。

摘录医学入门》卷八

《保命歌括》卷九:加味地黄丸

药方名称加味地黄丸

处方地黄(酒蒸,焙,末)2两,山茱萸肉1两,白茯苓1两,山药1两,杜仲(盐、酒炒,另取末)1两,巴戟(去心,净肉)1两,远志(去心)1两,小茴香(炒)1两,泽泻7钱,肉苁蓉(酒洗,焙)7钱,牡丹皮7钱,破故纸(炒)7钱。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虚不能纳水,水不归经,致成痰饮者。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食前酒送下。

摘录《保命歌括》卷九

《片玉心书》卷五:加味地黄丸

药方名称加味地黄丸

处方虎胫骨(酒炙)、生地黄酸枣仁(炒)、辣桂、防风、白茯苓当归

制法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小儿肝肾两虚,血气不充,髓不满骨,而致筋骨软弱,行迟者;和禀受不足,气血不充,致脚细,肌肉瘦薄,骨节俱露,如鹤之膝,而成鹤膝节者;以及大病后,手足痿弱,惊风后手足痿缓。

用法用量白汤送下。

如惊后得前症者,加羌活

摘录《片玉心书》卷五

幼科发挥》卷三:加味地黄丸

药方名称加味地黄丸

处方地黄丸加牛膝、虎胫骨(酥炙)、白茯苓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小儿痢后鹤膝风。

用法用量口服。

摘录幼科发挥》卷三

《准绳·幼科》卷二:加味地黄丸

药方名称加味地黄丸

处方地黄8两,山药4两,山茱萸4两,泽泻3两,牡丹皮3两,茯苓3两,羌活2两,防风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急惊风。

用法用量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摘录《准绳·幼科》卷二

《准绳·幼科》卷六:加味地黄丸

药方名称加味地黄丸

处方地黄(酒浸,蒸透,晒干)8两(酒拌杵膏),山茱萸4两,干山药4两,五味子(炒)4两,泽泻3两,白茯苓3两,牡丹皮3两,鹿茸(炙)3两,肉桂(厚者,去皮取肉)1两。

制法上药各为末,入地黄和匀,量入米糊为丸。

功能主治小儿痘疮,腰痛发热。

用法用量发热者,加肉桂,引虚火归肾经而热自止也。

摘录《准绳·幼科》卷六

审视瑶函》卷四:加味地黄丸

药方名称加味地黄丸

处方怀生地(竹刀切片,酒洗,焙干)4两,山萸肉(酒洗,焙)2两,山药2两,白茯苓2两,泽泻半两,牡丹皮半两,菊花(去梗叶)1两,麦冬肉(焙干)1两,当归(焙)1两,五味子5钱。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小儿痘后近视。

用法用量空心淡盐汤化下。

如少年火旺,加黄柏知母各5钱,俱用盐水制。

摘录审视瑶函》卷四

寿世保元》卷五:加味地黄丸

药方名称加味地黄丸

处方怀生地黄(酒蒸)4两,怀山药2两,牡丹皮1两5钱,白茯苓1两,山茱萸(酒蒸,去核)、破故纸(炒)2两,益智仁1两,人参1两,肉桂5钱。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与膀胱俱虚,冷气乘之,不能约制,致遗尿不禁,或睡中尿自出。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盐汤送下。

摘录寿世保元》卷五

疡医大全》卷十三:加味地黄丸

药方名称加味地黄丸

处方六味地黄汤加枸杞子3两,当归身3两,麦门冬3两,甘菊花2两,白芍药2两,柴胡5钱,北五味3钱。

制法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耳聋。

用法用量每早服3钱,淡盐汤送下。

摘录疡医大全》卷十三

《玉案》卷三:加味地黄丸

药方名称加味地黄丸

处方山药(炒)4两,山茱萸4两,北五味4两,泽泻(去毛)4两,黄柏(盐水炒)4两,知母4两(青盐水炒),怀生地8两,牡丹皮(炒)2两5钱,白茯苓(去皮)2两5钱。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下消。

用法用量每服3钱,空心滚汤送下。

摘录《玉案》卷三

《济阳纲目》卷九十三:加味地黄丸

药方名称加味地黄丸

处方地黄8两(杵膏),山茱萸(酒蒸,去核)4两,干山药4两,牡丹皮3两,白茯苓3两,泽泻3两,牡蛎3两,五味子3两(1方,六味丸去泽泻,加益智仁)。

制法上为末,地黄膏和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内虚热者,小便频数不禁。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滚汤送下。

摘录《济阳纲目》卷九十三

简明医彀》卷四:加味地黄丸

药方名称加味地黄丸

处方六味地黄丸加黄柏(制)4两,当归3两,白芍3两,知母(生)3两,麦冬3两,五味子2两。

功能主治阴虚火动,手足心热,口干唇燥,夜卧不安,遗精白浊,咳嗽失血,痰涎壅盛,面黄肌瘦,骨蒸劳热;肾消,小便淋浊。

摘录简明医彀》卷四

《医统》卷九十:加味地黄丸

药方名称加味地黄丸

处方地黄(煮烂,捣)4两,山茱萸肉2两,山药2两,泽泻1两,牡丹皮半两,白茯苓半两,鹿茸(酥炙)2钱,牛膝2钱。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儿禀受不足,肾虚精髓内耗,气血不充,致肌肉瘦薄,骨节呈露,状如鹤膝,成鹤膝节者。

用法用量3岁以上儿服15丸。

摘录《医统》卷九十

方出《万氏女科》卷三,名见《金鉴》卷六十二:加味地黄丸

药方名称加味地黄丸

处方地黄丸加五味子1两,肉桂1两。

功能主治固下元。主盘肠产后下元虚者,痈疽已溃,虚火上炎,口干作渴者。

用法用量原书云,患盘肠产,欲免其苦者,应于此后无孕时多服地黄丸加五味子一两,肉桂一两。《金鉴》本方用熟地(酒蒸,捣膏)八两,山药(炒)四两,山萸肉(去核)五两,白茯苓四两,牡丹皮(酒洗)四两,泽泻(蒸)三两,肉桂六钱,五味子(炒)三两。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钱,空心盐汤送下。

摘录方出《万氏女科》卷三,名见《金鉴》卷六十二

《宋氏女科》:加味地黄丸

药方名称加味地黄丸

处方熟地4两,山药2两,白茯苓1两5钱,丹皮1两5钱,泽泻(去毛)1两,当归1两(酒拌),香附(童便制)1两,桃仁(去皮尖)1两,山萸肉(去核净肉)4两,土红花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经闭发热或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温酒或盐汤送下。

摘录《宋氏女科》

医学传灯》卷上:加味地黄丸

药方名称加味地黄丸

处方熟地、山药、白茯、山萸、丹皮、泽泻麦冬、五味、乌梅

功能主治真阴素虚,致伤风久嗽不止,咳久伤气,肺叶不收,不治多成痨怯。

摘录医学传灯》卷上

猜你喜欢

  • 灵砂固本丸

    药方名称灵砂固本丸处方沉香1两,木香1两,葫芦巴(酒浸)1两,小茴香(炒)1两,川楝肉(炒)1两,八角茴香(炒)1两,菟丝子(酒浸)1两,巴戟(去心,酒浸)1两,牛膝(酒浸)1两,杜仲(炒)1两,钟乳

  • 大补中当归酒

    药方名称大补中当归酒处方当归40g续断40g肉桂40g川芎40g干姜40g麦冬40g 芍药60g甘草30g白芷30g黄芪40g大枣20个 干地黄100g吴茱萸100g 黄酒2000ml炮制1.将上述药

  • 谷疸丸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谷疸丸药方名称谷疸丸处方苦参90克(锉)龙胆30克(去芦头)牛胆1枚(干者)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谷疸。食毕即头眩,心中佛郁不安而发黄。用法用量每次

  • 经效截疟丹

    药方名称经效截疟丹处方阿胶(汤泡,研)2钱半,雄黄2钱半,朱砂1钱半。制法上为细末,稀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疟母结癖,寒热无已。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心人参汤候冷送下。瘴疟,桃枝汤冷服。临发时,磨

  • 搜风解毒汤

    药方名称搜风解毒汤处方土茯苓12克薏苡仁金银花防风木通木瓜白鲜皮各6克 皂角子5克功能主治治杨梅结毒,初起结肿,筋骨疼痛;及服轻粉药后筋骨挛痛,瘫痪不能动者。用法用量上药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

  • 赶经汤

    《嵩崖尊生》卷十四:赶经汤药方名称赶经汤处方人参1钱,白术1钱,归身1钱,川芎5分,熟地8分,白芍6分,香附6分,肉桂4分,炙草4分。功能主治妇人素体脾虚,血不化生所致的月经后期。摘录《嵩崖尊生》卷十

  • 大圣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大圣散药方名称大圣散处方泽兰(叶)、石膏(研),各二两;卷柏(去根)、白茯苓(去皮)、防风(去芦)、厚朴(去粗皮.姜汁炙)、细辛(去苗)、柏子仁(微炒)、桔梗、吴茱

  • 侧子酒

    《千金》卷七:侧子酒药方名称侧子酒别名侧子浸酒、牛膝酒处方侧子4两,牛膝4两,丹参4两,山茱萸4两,蒴藋根4两,杜仲4两,石斛4两,防风3两,干姜3两,蜀椒3两,细辛3两,独活3两,秦艽3两,桂心3两

  • 发表附子散

    药方名称发表附子散处方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桂心1两,麻黄1两(去根节),白术1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伤寒2日,头疼壮热。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附

  • 犀地玄参汤

    药方名称犀地玄参汤处方犀角鲜生地 元参连翘桑叶丹皮竹叶心石菖蒲功能主治透营泄热。治温病热邪人营,神烦少寐,舌红脉数。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引叶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