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加味理中汤

加味理中汤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加味理中汤

药方名称加味理中汤

处方人参白术甘草(炙)干姜(炮)干葛川芎各等分

制法上为锉散。

功能主治治饮酒过多,及啖炙博热食动血,发为鼻衄。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5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

仁斋直指》卷八:加味理中汤

药方名称加味理中汤

处方人参白术干姜(不炒)甘草(炙)半夏(制)茯苓橘红细辛五味子各等分

制法上药细锉。

功能主治温中祛寒,化痰止咳。治肺胃俱寒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7.5克,加生姜大枣,水煎,空腹时服。曾经解利者通用。

摘录仁斋直指》卷八

理瀹骈文》:加味理中汤

药方名称加味理中汤

处方附子人参白术干姜甘草吴茱萸肉桂当归陈皮厚朴各等分

制法共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寒中三阴,躁热烦渴者。

用法用量浸冷水中,或煎汤俟冷后,以棉蘸抹胸口。

摘录理瀹骈文

《济阳纲目》卷十八:加味理中汤

药方名称加味理中汤

处方理中汤加陈皮丁香各等分。

功能主治胃感寒,呕吐不止。

摘录《济阳纲目》卷十八

寿世保元》卷二:加味理中汤

药方名称加味理中汤

处方人参3钱,白术1钱5分,干姜1钱(炮),甘草8分,肉桂8分,陈皮1钱5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伤寒,直中阴经,腹痛,怕寒厥冷,或下利呕吐不渴,脉沉迟无力。

用法用量生姜3片,水煎,临服加木香(磨)1匙,姜汁少许同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二

《揣摩有得集》:加味理中汤

药方名称加味理中汤

处方潞参5钱,白术3钱(土炒),炮姜1钱,附子2钱,扁豆3钱(炒),小半夏2钱,归身3钱(土炒),砂仁1钱半(炒),焦楂1钱半,木香5分(研),粟壳1钱半(蜜炙焦),生草8分,乌梅炭1钱,川朴5分(炒)。

功能主治脏腑虚寒,偶得暑热痢病,误服凉下太过之药,脾胃受伤,日久不能除根,仍然腹痛痢泻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揣摩有得集》

《华氏医方汇编》卷五:加味理中汤

药方名称加味理中汤

处方西党参3钱,野于术2钱,炙草2分,干姜(炒黑)6分,归身1钱半,大枣3枚。

功能主治小产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华氏医方汇编》卷五

《会约》卷九:加味理中汤

药方名称加味理中汤

处方人参2钱或5、6钱,白术2钱或5、6钱,扁豆(炒,研)2钱,陈皮1钱,干姜(炒)2钱,甘草(炙)1钱,当归2钱(滑泄者,土炒),木香4分,白豆蔻(去壳炒)1钱,茯苓2钱,白芥子(炒,研)8分。

功能主治脾胃虚寒,气胀便泄,恶食恶寒等。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会约》卷九

《会约》卷四:加味理中汤

药方名称加味理中汤

处方白术2钱,干姜(炒)1钱半,甘草(炙)1钱,丁香5分,白豆蔻(去壳炒,研)1钱。

功能主治阴寒腹痛,脉紧而微,或表热里寒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如假热在上不纳者,冰冷与服。

寒甚而手足厥逆,上吐冷涎,下泄清水,加附子2-3钱。

摘录《会约》卷四

《会约》卷四:加味理中汤

药方名称加味理中汤

处方人参(少者,用山药3钱炒黄代之),白术1钱半,干姜(炒)1钱,甘草(炙)1钱,附子5分,丁香3分,木香3分,半夏1钱,草豆蔻(煨)8分,生姜1钱。

功能主治胃寒呃逆。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会约》卷四

方症会要》卷三:加味理中汤

药方名称加味理中汤

处方人参白术甘草干姜、玄胡。

功能主治虚寒腹痛。

用法用量寒甚者,加桂、附。

摘录方症会要》卷三

《金鉴》卷四十:加味理中汤

药方名称加味理中汤

处方理中汤加附子茯苓苍术

功能主治寒中腹胀,多溺涎涕,足软,胛脊、腰背、睾丸痛,并兼气虚者。

摘录《金鉴》卷四十

胎产秘书》卷下:加味理中汤

药方名称加味理中汤

处方附子2钱,干姜1钱,茯苓2钱,人参不拘,炙甘草7分,焦术2钱,白蔻5分,肉桂心1钱,延胡索(醋炒)1钱5分,乳香(去净油)1钱5分。

功能主治产后心腹痛。

用法用量气痛,加广木香1钱,郁金(酒炒)1钱,良姜(醋炒)1钱,紫丁香10只;血痛,加五灵脂(醋炒)1钱5分,炮姜炭7分(代去干姜),蒲黄(炒)7分,归身(酒炒)2钱;寒痛,加吴萸1钱,小茴(盐水炒)1钱5分,芦盐(水炒)2钱,重用桂、附;食痛,加焦神曲1钱5分,山楂(砂糖炒)2钱,鸡肫皮(焙干)2钱,广皮1钱,母丁香7分:虫痛,加川椒40粒,乌梅2个,吴茱萸(川连1钱,煮汁拌炒)8分,榧子肉3钱;痰痛,加法夏2钱,肉果(煨)1钱,沉香1钱,牡蛎粉2钱,化橘红1钱;积痛,加木丁香8分,陈香圆2钱,佛手柑1钱,巴豆(去油净,取霜,焙干)3分,再用湿腐乳皮包好,药汁送;虚痛,阴虚加熟地(姜汁、益智砂仁共5粒炒焦)5钱,枸杞子(酒炒)2钱,阿胶蒲黄炒)2钱,净萸肉(酒炒)2钱,干姜(代炮姜)5分,阳虚,增附子;实痛,去人参、焦术,加枳壳1钱,草蔻1钱,肉桂(代桂枝)8分(醋炒),甚者,加韭汁制大黄3钱(用韭汁拌大黄,9蒸9晒)。

摘录胎产秘书》卷下

《玉案》卷二:加味理中汤

药方名称加味理中汤

处方附子(童便制)1钱,干姜(炒黑)8分,甘草8分,槟榔8分,白术(生炒)8分,人参8分,肉桂6分,川椒6分。

功能主治蛔厥。

用法用量水1钟,加乌梅3个,水煎服。

摘录《玉案》卷二

《济阳纲目》卷十三:加味理中汤

药方名称加味理中汤

处方人参白术干姜(炮)、甘草附子丁香柿蒂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吐利后,胃中虚寒,呃逆。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十三

《回春》卷三:加味理中汤

药方名称加味理中汤

处方附子(面包煨,去皮脐)、人参(去芦)、白术(去芦)、干姜(炒)、肉桂陈皮茯苓(去皮)各等分,甘草(炙)减半。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寒甚痼冷。

用法用量生姜1片,大枣2枚,水煎,热服。

摘录《回春》卷三

《嵩崖尊生》卷八:加味理中汤

药方名称加味理中汤

处方人参白术茯苓炮姜、炙草、川芎扁豆

功能主治因强呕吐,致伤胃吐血,腹痛自汗者。

摘录《嵩崖尊生》卷八

伤寒六书》卷四:加味理中汤

药方名称加味理中汤

别名加味理中饮

处方干姜4分,肉桂4分,白术1钱,人参8分,陈皮8分,茯苓8分,甘草3分。

功能主治足太阴脾经受症,脏寒,自利不渴、手足温,身无热,脉来沉而无力。

用法用量加味理中饮(《赤水玄珠》卷十八)。

厥阴消渴,气上冲心,饥不欲食,食即吐蛔,腹痛大便实者,加大黄、蜜少许利之;腹濡满时减者,去甘草;呕吐,入半夏、姜汁;蜷卧沉重,利不止,少加附子;利后身体痛者,急温之,加附子;自利腹痛,入木香(磨)、姜汁,调和服之。

摘录伤寒六书》卷四

《便览》卷一:加味理中汤

药方名称加味理中汤

处方理中汤加炒川椒5粒,槟榔5分。

功能主治胃寒所生蛔厥。

摘录《便览》卷一

《医学六要》卷三:加味理中汤

药方名称加味理中汤

处方人参1钱,白术1钱,干姜(炮)1钱,甘草(炙)5分,丁香10粒,生姜10片。

功能主治胃虚受寒,呕吐不止。

用法用量水煎,凉服。

各家论述《医学入门万病衡要》:本方用人参白术、炙草诸甘温以补中;干姜丁香诸辛热以散寒;生姜散逆气,以止呕吐。

摘录《医学六要》卷三

《点点经》卷二:加味理中汤

药方名称加味理中汤

处方甘草干姜白术条参肉桂附子各等分,秦艽1钱半,腹皮1钱半,钩藤1钱半,川羌1钱半,怀膝1钱,虎骨3钱。

功能主治酒伤,四肢厥冷,痪瘫不仁,口不作渴,冷汗如雨等。

用法用量生姜为引,水煎服。

摘录《点点经》卷二

《万氏女科》卷三:加味理中汤

药方名称加味理中汤

处方人参白术、炙草、干姜(煨)、陈皮藿香厚朴(姜制)、生姜5片。

功能主治产后脾胃虚弱,失于调理,伤于风冷饮食,而为霍乱,心腹绞痛,手足逆冷,吐泻并作。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万氏女科》卷三

《伤寒广要》卷九引《蕴要》:加味理中汤

药方名称加味理中汤

处方理中汤加丁香1钱,橘红2钱,半夏2钱,柿蒂(炒)5分。

功能主治胃冷呃忒。

摘录《伤寒广要》卷九引《蕴要》

《直指》卷八:加味理中汤

药方名称加味理中汤

处方人参白术干姜(不炒)、甘草(炙)、半夏(制)、茯苓橘红细辛、北五味子各等分。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温养脾肺。主脾肺虚寒,咳嗽不已;中寒口噤,身体强直。肺胃俱寒,咳嗽。中寒,身体僵直,口噤不语,四肢战掉,洒洒恶寒,脉浮紧,无汗。虚寒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2钱半,加生姜大枣,水煎,食前服。

临床应用肺痈咳嗽《外科发挥》:一男子年前病肺痈,后又患咳嗽,头眩唾沫,饮食少思,小便频数。服解散化痰药,不应。诊之,脾肺二脉虚甚。余谓:眩晕唾涎,属脾气不能上升,小便无度,乃肺气不得下制,尚未成痈耳。投以加味理中汤四剂,诸证已退大半,更用钟乳粉汤而安。

摘录《直指》卷八

《济生》卷二:加味理中汤

药方名称加味理中汤

处方人参1两,干姜(炮)1两,白术1两,干葛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伤胃呕血。饮食伤胃,遂成呕吐,物与气冲,与血吐出,或心腹疼痛,自汗。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大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济生》卷二

《三因》卷九:加味理中汤

药方名称加味理中汤

处方人参白术甘草(炙)、干姜(炮)、干葛、川芎各等分。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饮酒过多,及啖炙煿热食动血,发为鼻衄。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煎7分,去滓温服。

摘录《三因》卷九

《玉案》卷二:加味理中汤

药方名称加味理中汤

处方干姜人参白术肉桂甘草半夏陈皮细辛茯苓

功能主治中寒。冬时直中真寒,一身受邪,难分经络,手足厥冷,或腹痛呕吐,甚则卒倒昏迷,不省人事,脉迟无力。

用法用量加煨生姜5片,水煎熟,再入姜汁半盏服。其腹内外,仍用生姜炒热,时时熨之。

病重,加熟附子;身甚寒,加麻黄;挟气,加木香;呕吐涎沫,加丁香;腹痛,加木香砂仁;挟食,加草果枳壳;泻不止,加升麻苍术

摘录《玉案》卷二

《准绳·女科》卷四:加味理中汤

药方名称加味理中汤

处方人参1钱,白术1钱,白芍药1钱,白茯苓1钱,干姜1钱,黄连1钱,藿香叶1钱,木香1钱,诃子肉1钱,肉果1钱,甘草1钱。

功能主治妊娠泄泻。

用法用量水2钟,加生姜3片,大枣2枚,煎1钟,饥时服。

摘录《准绳·女科》卷四

《万氏女科》卷三:加味理中汤

药方名称加味理中汤

处方人参1钱,白术1钱,炙草1钱,干姜(炮)1钱,陈皮1钱,丁香5分,干柿蒂2钱。

功能主治产后胃气虚寒,呃逆。

用法用量水煎服。

有热,去丁香,加竹茹2钱。

摘录《万氏女科》卷三

猜你喜欢

  • 槐白丸

    药方名称槐白丸处方槐白皮4两(用煮枣肉4两,火上旋涂,慢火炙干脆为度),槐花(炒)2两,白矾(烧令汁尽)2两。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肠风,痔瘘久不愈。用法用量每服15丸,空心米饮送

  • 大风门顶

    药方名称大风门顶处方川芎5钱,草乌5钱,川乌5钱,乳香3钱,秦艽1钱5分,川牛膝3钱,羌活3钱,防风3钱,地龙3钱,桂枝1两,麻黄1两,当归5钱,虎骨3钱,白芷5钱,红花5钱,独活5钱,川木鳖2两(水

  • 赞化血余丹

    药方名称赞化血余丹处方血余250克 熟地250克(蒸,捣)枸杞当归鹿角胶(炒珠)菟丝子(制)杜仲(盐水炒)巴戟肉(酒浸,炒干)小茴香(略炒)白茯苓(乳拌,蒸熟)肉苁蓉(酒洗,去鳞甲)胡桃肉各120克何

  • 茅煎汤

    药方名称茅煎汤处方柴胡(去苗,净洗,焙干)1两,甘草1分。功能主治小儿黄疸病。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盏,白茅根少许,同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摘录《卫生总微》卷十五

  • 更衣大黄丸

    药方名称更衣大黄丸处方大黄7分,葶苈4分(炒),牛黄3分,人参2分,厚朴(炙)2分,芫花(炒)2分,桂心1分,黄芩1分。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功能主治小儿腹大鸣,及内热坚不得大便。用法用量每

  • 马乞

    药方名称马乞处方白面6斤(作乞马),羊肉2脚子(熟,切乞马)。功能主治补中益气。主用法用量系手搓面,或糯米粉,鸡头粉亦可。上药用好肉汤,炒葱、醋、盐一同调和。摘录《饮膳正要》卷一

  • 六珍汤

    药方名称六珍汤处方川当归、熟地黄、白芍药、芎?、乳香(另研)、没药(另研)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跌损。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酒调下,不拘时候。摘录《普济方》卷三一○

  • 草决明合剂

    药方名称草决明合剂处方草决明根50g,磨盘草(全株)50g,马缨丹根50g,苦参(或丹参)5g,川连5g。功能主治麻风。用法用量上药加水过药面,煎2次,浓缩为100毫升。内服。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 返汗化水汤

    药方名称返汗化水汤处方茯苓2两,猪苓3钱,刘寄奴3钱。功能主治利水消火。主小肠热极,心头上一块出汗,不啻如雨,四肢他处又复无汗。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而汗止,不必再剂。各家论述茯苓、猪苓俱是利水之药,加

  • 栝楼根煎剂

    药方名称栝楼根煎剂处方天花粉山药各60克 生黄耆24克 生地30克钩藤玉竹各18克杜仲泽泻各12克五味子3克功能主治养阴清热,生津止渴。治糖尿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常见病的中医治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