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安中散

安中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安中散

药方名称安中散

处方玄胡索(去皮)、良姜(炒)、干姜(炮)、茴香(炒)、肉桂,各五两。牡蛎(煅)四两,甘草(炒)十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远年日近脾疼翻胃,口吐酸水,寒邪之气留滞于内,停积不消,胸膈胀满,攻刺腹胁,恶心呕逆,面黄肌瘦,四肢倦怠。

又治妇人血气刺痛,小腹连腰攻注重痛,并能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热酒调下,妇人淡醋汤调服。

如不饮酒者,用盐汤点下。并不拘时。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三因》卷八:安中散

药方名称安中散

别名安中汤

处方地黄2两半,巴戟天2两半(去心),龙骨2两半,远志3两(去心,炒),茯苓3两,天雄3两(炮,去皮脐),五味子3两,山药3两半,苁蓉4两(酒浸),续断4两,蛇床子4两半(略炒),菟丝子(酒浸)4两半。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醉饱心虚而合阴阳,累于心脾肾三经,而致三焦虚寒,短气不续,腹不安食,随即洞下,小便赤浊,精泄不禁,脚胫酸疼,小腹胀满。

用法用量安中汤(《奇效良方》卷三十四)。

摘录《三因》卷八

圣济总录》卷六十三:安中散

药方名称安中散

处方小麦(炒黄)4两,干姜(锉,炒)1两,甘草半两(炙),陈曲(炒)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除邪热,和胃进食。主干呕。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以大枣煎汤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三

《局方》卷三(宝庆新增方):安中散

药方名称安中散

处方玄胡索5两(去皮),良姜5两(炒),干姜5两(炮),茴香5两(炒),肉桂5两,牡蛎(煅)4两,甘草(炒)10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散寒止痛。主远年近日脾疼翻胃,口吐酸水,寒邪之气留滞于内,停积不消,胸膈胀满,攻刺腹胁,恶心呕逆,面黄肌瘦,四肢倦怠;及妇人血气刺痛,小腹连腰攻疰重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热酒调下;妇人淡醋汤调服;如不饮酒,用盐汤点下;并不拘时候。

注意实热者忌服。

摘录《局方》卷三(宝庆新增方)

猜你喜欢

  • 理气丹

    药方名称理气丹处方当归5钱,沉香1钱,滑石1钱,石韦(去毛)1钱,王不留行1钱,白芍7钱半,冬葵子7钱半,陈皮1钱半,甘草1钱半。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气淋。丹田胀满,气滞难通。用法用量每服2钱,煎大麦

  • 肥肠丸

    药方名称肥肠丸处方硫黄2两(别研),吴茱萸4两(汤泡7次,焙)以上2味,用獖猪大肠4尺,去脂膜,洗净;入2味药在内,用麻线缚两头;好米醋1碗,砂石器内慢火煮干,烂研成膏。厚朴10两(去皮,姜汁浸1宿,

  • 贝母粥

    《资生录》:贝母粥药方名称贝母粥处方贝母粉10克 北粳米50克冰糖适量制法用北粳米、冰糖煮粥,待米开汤未稠时,调入贝母粉,改文火稍煮片刻(再煮二三沸),粥稠即成。功能主治化痰止咳,清热散结。适用于急慢

  • 防葛二陈汤

    药方名称防葛二陈汤处方防风干葛半夏白茯苓甘草广皮功能主治主偶遇风寒,引发伏痰,即发呕吐,呕出痰涎,头额疼痛,面赤面热,苔腻脉滑。用法用量水煎服。风寒,加生姜;风热,加山栀、黄连、竹茹。摘录《症因脉治》

  • 金雀万应膏

    药方名称金雀万应膏处方金雀花根4两,生地2两,红花2两,丹皮2两5钱,银花2两,川乌2两,草乌2两,五加皮2两5钱,防风1两,荆芥1两,桃仁2两半,苏木2两,牛蒡2两(研),甘松1两,归尾1两,三棱1

  • 降气和血饮

    药方名称降气和血饮处方丁香1钱半,枇杷叶(去毛)1钱半,陈皮1钱半,当归1钱半,木通1钱半,淮膝1钱半,腹皮1钱半,苏子1钱,枳壳1钱,姜黄1钱,甘草3分。功能主治酒伤膈气,喘急痰涎,嗽滓沫。用法用量

  • 柴葛解肌汤

    《伤寒六书》卷三:柴葛解肌汤药方名称柴葛解肌汤别名葛根解肌汤(《古今医鉴》卷三)、柴胡解肌汤(《万病回春》卷二)。处方柴胡干葛甘草黄芩芍药羌活白芷桔梗石膏功能主治解肌清热。主感冒风寒,郁而化热,恶寒发

  • 加味逍遥丸

    药方名称加味逍遥丸处方柴胡300g当归300g白芍300g白术(麸炒)300g茯苓300g甘草240g牡丹皮450g 桅子(姜炙)450g薄荷60g性状为黄棕色的水丸;味甜。炮制以上九味,粉碎成细粉,

  • 透肌散

    药方名称透肌散处方紫草茸 绿升麻粉甘草各3克制法上药细切。功能主治治痘疹,由于皮肤厚,肉腠密,毒气难以发泄,痘出不快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医学正传》卷八

  • 清肝饮

    药方名称清肝饮处方当归川芎生地柴胡黄芩白芍药 丹皮 山栀青皮功能主治治肝火上攻,鼻孔出血,五心烦热,目睛或黄。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症因脉治》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