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安息活血丹

安息活血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安息活血丹

药方名称安息活血丹

处方吴茱萸(汤浸七遍.焙干.微炒)、安息香(捣碎.入好酒研.澄去渣.银器内慢火熬成膏)、柏子仁(炒)、山茱萸(去核)、延胡索桃仁(去皮.尖.麸炒微黄色)、虎杖当归杜仲(去粗皮.炒)、附子(炮.去皮.脐)、木香,各二十两;泽兰(叶)、干姜(炮)、肉桂(去粗皮)、艾叶(微炒)、黄蓍(去芦)、牡丹皮,各二斤半;肉苁蓉(酒浸.焙)、厚朴(去粗皮.姜汁炙令熟),各五斤。

炮制上为细末,以前安息香膏,入白面同煮作糊和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冲任不足,下焦久寒,月事不匀,或来多不断,或过期不来,或崩中去血,或带下不止,面色痿黄,肌肉瘦瘁,肢体沉重,胸胁胀满,气力衰乏,饮食减少,一切血气虚寒,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十圆,食前以温酒下,醋汤亦得。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局方》卷九:安息活血丹

药方名称安息活血丹

处方吴茱萸(汤浸7遍,焙干,微炒)20两,安息香(捣碎,入好酒研,澄去滓,银器内慢火熬成膏)20两,柏子仁(炒)20两,山茱萸(去核)20两,延胡索20两,桃仁(去皮尖,麸炒微黄色)20两,虎杖20两,当归20两,杜仲(去粗皮,锉,炒)20两,附子(炮,去皮脐)20两,木香20两,泽兰叶2斤半,干姜(炮)2斤半,肉桂(去粗皮)2斤半,艾叶(微炒)2斤半,黄耆(去芦)2斤半,牡丹皮2斤半,肉苁蓉(酒浸,焙)5斤,厚朴(去粗皮,姜汁炙令熟)5斤。

制法上为细末,以前安息香膏入白面同煮作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冲任不足,下焦久寒,脐腹(??)痛,月事不匀,或来多不断,或过期不来,或崩中去血,或带下不止,面色萎黄,肌肉瘦瘁,肌体沉重,胸胁胀满,气力衰乏,饮食减少;一切血气虚寒。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醋汤亦得。

摘录《局方》卷九

猜你喜欢

  • 溃坚汤

    《万病回春》卷三:溃坚汤药方名称溃坚汤处方当归白术(去芦)半夏(姜汁炒)陈皮枳实(麸炒)山楂肉香附厚朴(姜汁炒)砂仁木香各等分制法上锉一剂。功能主治治症瘕积聚,痃癖血块。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水煎,磨木

  • 活络汤

    《普济方》卷二四一:活络汤药方名称活络汤别名活络丹、活血丹处方白术6钱(净者),杜仲6钱(去粗皮量,制,炒去丝了),牛膝半两(去根,酒浸,焙干),附子半两(炮,去皮脐了),甘草2钱半(炙),人参2钱半

  • 回音饮

    药方名称回音饮处方甘草桔梗乌梅乌药各等分功能主治治音哑。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仙拈集》卷二

  • 去腐灵药

    药方名称去腐灵药处方水银30克 火消60克食盐9克 枯矾9克(三味炒燥)朱砂24克雄黄9克 白砒9克硼砂9克功能主治去腐生肌。治发背,疗疮,肿毒,烂疮,囊痈,鱼口,结毒,臁疮。用法用量共为末,入罐内泥

  • 回春散

    《古今医鉴》卷七:回春散药方名称回春散处方白矾3克 黄丹2.4克胡椒0.6克 焰消0.3克功能主治治阴冷。用法用量上药研细末,醋调,摊于手内,覆于外阴部。摘录《古今医鉴》卷七《喉症全科紫珍集》卷上:回

  • 金锁十益大安丸

    药方名称金锁十益大安丸处方顶熟地1斤(人乳拌蒸9次),顶生地6两(酒洗),菟丝子5两(酒煮吐丝),黄耆(蜜炙)3两,麦冬(去心)3两,天冬(去心)3两,女贞子(人乳拌蒸9次)3两,白术(米泔浸,炒)3

  • 控涎散

    药方名称控涎散处方辰砂2分,雄黄3分,儿茶5分,川柏5分。制法上为极细末。功能主治痘疮,咽中生疮作痛,饮食哽塞而呕哕者。用法用量每用少许吹之。内服加味鼠粘子汤。摘录《片玉痘疹》卷八

  • 大定志丸

    药方名称大定志丸处方消石1两,丹砂1分,白茯苓(去黑皮)2两,人参2两。制法上为末,粟米饭为丸,如弹丸大。功能主治心脏实热,狂言妄语,心神不宁。用法用量每服1丸,沙糖新汲水调下。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

  • 倍术散

    药方名称倍术散处方白术2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功能主治酒癖痰饮。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分作3服,水1大杯,加生姜10片,煎至7分,去滓,空心服,脏腑微动即安。摘录《百一》卷五

  • 温通汤

    药方名称温通汤处方椒目(炒,捣)24克 小茴香(炒捣)6克威灵仙9克功能主治温通小便。治下焦受寒,小便不通。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