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清脾汤

清脾汤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六:清脾汤

药方名称清脾汤

处方厚朴120克(姜制炒)乌梅(打,去仁)半夏(汤去滑)青皮良姜各60克草果(去皮)30克甘草(炙)15克

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温脾化痰。治疟疾,发作有时,先觉伸欠,乃作寒栗,鼓振颐颔,中外皆寒,腰背俱痛,寒战已则内外皆热,头痛如破,渴欲饮冷,或痰聚胸中,烦满欲呕;亦治胸膈痞闷,心腹胀满,噫气吞酸。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至210毫升,去滓,未发前,并三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时果。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六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清脾汤

药方名称清脾汤

处方茯苓橘皮草果(去皮)白术各60克人参桂心白芷甘草(炙)川芎各30克半夏90克(洗七次)

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治脾经湿热,足寒胫热,腹胀满,烦扰不得卧,舌本强,体重,面黄,头痛,右胁胀痛,口唇干裂,寒热如疟。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7片,紫苏3叶,煎至210毫升,去滓服。

欲通利,加大黄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

《重订严氏济生方》:清脾汤

药方名称清脾汤

别名清脾饮子(《保婴撮要》卷七)、清脾饮(《济阴纲目》卷九)。

处方青皮(去白)厚朴(姜制炒)白术草果柴胡(去芦)茯苓(去皮)半夏(汤泡七次)黄芩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药叹咀。

功能主治祛痰除湿,和胃截疟。治瘅疟,脉弦数,但热不寒,或热多寒少,膈满能食,口苦舌千,心烦口渴,小便黄赤,大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2~20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猜你喜欢

  • 奔豚丸

    《东垣试效方》卷二:奔豚丸药方名称奔豚丸处方厚朴(姜制)7钱,黄连(去须,炒)5钱,白茯苓(去皮,另末)2钱,川乌头(炮)半钱,泽泻2钱,苦楝(酒煮)3钱,玄胡1钱半,全蝎1钱,附子(去皮)1钱,巴豆

  • 补中益肾汤

    药方名称补中益肾汤处方人参1钱,黄耆(蜜炙)1钱,淡豆豉1钱,当归2钱(酒浸),韭白5分,生姜3片,猪肾1付。功能主治产后虚劳,指节疼痛,头疼汗出。用法用量先将猪肾煎熟,取汁2盏,煎药8分,温服。摘录

  • 开脬煎

    药方名称开脬煎处方石韦(去毛)、茯苓、车前子、冬葵子各等分。功能主治妊娠小便不通。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2盏,煎至1盏服。摘录《产科发蒙》卷二引周定方

  • 辰砂半夏圆

    药方名称辰砂半夏圆处方五灵脂(微炒.用酒研飞.去砂土)、朱砂(研飞),各一两;葶苈(水淘净.日干.别杵成膏)、杏仁(汤浸.去皮.尖及双仁.麸炒.别杵成膏)、半夏(汤浸七次.去滑.焙干),各半两。炮制上

  • 甘露内消丸

    《丹溪心法附余》卷十:甘露内消丸药方名称甘露内消丸处方薄荷叶30克川芎6克桔梗(去芦头)9克甘草3克人参诃子各1.5克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皂角子大,朱砂为衣。功能主治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用法用

  • 麻黄醇酒汤

    药方名称麻黄醇酒汤别名麻黄酒处方麻黄1把。功能主治发汗。主大汗出入水,而致黄汗,身体四肢微肿,胸满不得汗,汗出如黄柏汁。伤寒热出,表发黄疸。用法用量麻黄酒(《得效》卷三)。摘录方出《肘后方》卷四,名见

  • 丁香饮子

    药方名称丁香饮子处方丁香30个,肉豆蔻1个,白茯苓1钱,甘草1钱,藿香1字。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和气。主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摘录《鸡峰》卷二十

  • 保婴艾叶汤

    《普济方》卷三九六:保婴艾叶汤药方名称保婴艾叶汤处方陈艾叶(炒)1两,当归1两,干姜半两,木香半两,厚朴(制)半两,肉豆蔻半两,草果半两,良姜1两,丁香1两,甘草5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小儿冷痢肚痛

  • 补肺清金饮

    药方名称补肺清金饮处方淮山药9克 北沙参9克麦冬6克杏仁6克 楼皮9克茯苓6克橘红3克 川石斛9克 毛燕6克莲子10粒(去心)大贝6克功能主治主小儿鸡胸、龟背,脉虚数,身热少食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

  • 鹅掌风浸泡方

    药方名称鹅掌风浸泡方处方大枫子肉9克花椒9克皂荚15克土槿皮1.5克地骨皮6克藿香18克白矾12克 鲜凤仙花9克 米醋1千克功能主治杀虫止痒。主鹅掌风,手足癣。用法用量将药浸入米醋内二十四小时,煎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