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红绵散

红绵散

《卫生总微》卷三:红绵散

药方名称红绵散

处方僵蚕(去丝嘴)2两(炒),天麻1两,天南星2两(切薄片,油焙黄),苏木节2两半(别研)。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风湿体热,头目不清。

用法用量《三因》有白术

伤风有表证发热者,加去节麻黄半钱;有里热,心躁烦渴者,加滑石末半钱。

摘录《卫生总微》卷三

圣济总录》卷一二一:红绵散

药方名称红绵散

别名红棉散

处方柳絮1两,麋角(镑,煮过,焙)半两,海蛤(红者)半两,丹砂(研)半两,紫石英(研)半两,龙脑1两,白石英半两,凝水石(研)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牙齿宣露疼痛,并齿浮动。

用法用量红棉散(《普济方》卷六十九)。《普济方》有麝、丹参,无麋角、丹砂。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一

幼幼新书》卷九引丁时发方:红绵散

药方名称红绵散

处方天麻(炮)1分,麻黄(去节)1分,全蝎1钱,破故纸1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急、慢惊风,痫疾,吐泻不定。

用法用量每用半钱,水6分,红绵少许。煎至4分,温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九引丁时发方

奇效良方》卷六十四:红绵散

药方名称红绵散

处方人参2钱半,天麻(洗)2钱,僵蚕(炒)2钱,麻黄(去节)2钱,全蝎(去毒)2钱,甘草(炙)、辰砂1钱半(另研)。

制法上为末,然后入朱砂和匀,再研极细。

功能主治小儿四时感冒寒风,遍身发热,或变蒸诸惊,胎惊、丹毒等热,及急、慢惊风。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用水半盏,煎数沸,入干胭脂少许,再煎1沸,候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奇效良方》卷六十四

幼幼新书》卷十四引《刘氏家传》:红绵散

药方名称红绵散

处方全蝎1份,人参1份,茯苓1份,天麻1份,麻黄(去节)半两,大辰砂1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镇心。主小儿夹惊伤寒,吐逆躁闷,热渴,夜啼不睡。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少许,加薄荷叶同煎10沸,温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四引《刘氏家传》

《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二:红绵散

药方名称红绵散

别名红棉散

处方海螵蛸1钱,枯矾1钱,麝香1字,干胭脂5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聤耳有脓及黄水。

用法用量红棉散(《医门八法》卷三)。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二

婴童百问》卷十:红绵散

药方名称红绵散

处方全蝎天麻苏木麻黄荆芥朱砂僵蚕、南星、干葛、胭脂各等分。

功能主治小儿乳嗽。

用法用量绵包,加生姜薄荷,水煎服。

有热,加防风

摘录婴童百问》卷十

古今医鉴》卷十四:红绵散

药方名称红绵散

处方全蝎麻黄紫草荆芥穗、蝉蜕天麻甘草薄荷各等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小儿外感风寒,发热惊搐。

用法用量水煎,表证明显者调服六一散,痰甚者调服抱龙丸。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四

《种痘新书》卷十二:红绵散

药方名称红绵散

处方全蝎(炒)、大麻、蝉蜕薄荷甘草紫草防风荆芥羌活僵蚕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痘疹感寒发热,惊搐。

用法用量白汤调服。

摘录《种痘新书》卷十二

普济方》卷三六八:红绵散

药方名称红绵散

处方天麻、白附子全蝎(去足)、僵蚕(炒,去丝嘴)、大黄(炮)、麻黄(去节)、甘草(炙)、朱砂苏木(炒)、南星(炮)各等分(一方无朱砂)。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夹惊伤寒,头疼壮热,心烦气粗,惊悸。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红绵少许,水半盏,煎至3分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六八

幼幼新书》卷十四引丁时发方:红绵散

药方名称红绵散

处方麻黄半两(去节),天麻半钱,蝎半钱,甘草(炙)半钱,人参半钱,白术半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伤寒咳嗽.头痛壮热,面红尿赤。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水6分,加葱白1寸,红绵裹,煎至4分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四引丁时发方

幼幼新书》卷十四引《家宝》:红绵散

药方名称红绵散

处方麻黄(去节,焙)1钱,全蝎(炒)1钱,甘草(炙)1钱,大黄(湿纸裹,炮令熟,切焙)1钱,白附子1钱,苏木(炒)1钱,天麻(生)1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单伤寒及夹惊伤寒害

用法用量婴儿1字,2-3岁半钱,4-5岁1钱,水一药注或半银盏,绵胭脂(此旦)子同煎10数沸,如无绵胭脂,只用绵少许裹药,煎如前法,候绵带红色,去绵与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四引《家宝》

幼幼新书》卷十四引《灵苑方》:红绵散

药方名称红绵散

处方麻黄半两,干蝎7个,天麻1分,甘草1分(并干焙)。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解表。主小儿伤寒壮热。

用法用量每服1钱,红绵1片,掺药于绵上,加生姜1片,大枣半个,同煎至半盏,去绵、姜、枣,冷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四引《灵苑方》

《卫生总微》卷十八:红绵散

药方名称红绵散

处方信砒1钱,坯子胭脂3钱,麝香1字。

制法上为末,以柳絮滚和匀。

功能主治小儿聤耳,内生疮,或有脓汁。

用法用量每用黄米少许,掺入耳中。如绕耳生疮,脓汁不愈者,以此敷疮上,纸片封之。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八

普济方》卷五十五:红绵散

药方名称红绵散

别名红散

处方枯矾2钱,胭脂半钱,炉甘石(研)2钱,麝香少许。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聤耳出脓及黄汁。

用法用量用棉子缠缴耳中,令脓汁尽,别用绵子蘸药入耳;或干吹少许亦可。

摘录普济方》卷五十五

《袖珍小儿》卷四:红绵散

药方名称红绵散

处方全蝎5个(去毒),麻黄2钱(去节),僵蚕(炒,去嘴)2钱,川芎2钱,白芷2钱,天麻2钱,甘草1钱,苏木1钱,桔梗2钱(一方有防风羌活、白附子、蝉退、茯苓藿香、随加减)。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退热化痰。主伤风咳嗽,鼻塞流涕;亦治乳嗽。

用法用量每服2钱,用绵包裹。煎服。

有热,加荆芥

摘录《袖珍小儿》卷四

普济方》卷三七○引《傅氏治婴》:红绵散

药方名称红绵散

处方天麻人参、白附子苏木防风羌活荆芥麻黄(去节)、全蝎(炒)、僵蚕红花紫草茯苓朱砂麝香、南星、甘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小儿急惊初作,潮热发搐,手足搦捉,口眼斜,手身反张。

用法用量每服1钱,加薄荷,金、银环,用绵子裹定同煎,以绵红为度。

摘录普济方》卷三七○引《傅氏治婴》

《魏氏家藏方》卷十:红绵散

药方名称红绵散

处方全蝎(焙,去毒)半两,天麻(细锉,用好酒浸1宿,焙干)半两,天南星(炮,大者,取净)半两,麻黄7钱(去节),人参(去芦)1分(洗净,焙),白附子2只(炮),朱砂5钱(好者,入诸药杵和)。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夹惊伤风,浑身壮热,睡卧多惊,眼目上视,潮搐不定;并治一切惊风。

用法用量1-2岁每服用小半钱,3-4岁每服1小钱,水用1灯盏,4岁用水小半盏,用白绵约1皂子大同煎,候绵色转红为度,却去绵不用,只服药汁。如发或惊搐紧,无时与服;如夹惊伤风,1日2服,申时临卧进2服,须臾即愈。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十

外科方外奇方》卷四:红绵散

药方名称红绵散

处方龙骨3钱,枯矾3钱,海螵蛸1钱,胭脂1钱(烧灰),飞丹2钱,冰片3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聤耳出脓。

用法用量先以绵纸搅去脓,后吹之。

摘录外科方外奇方》卷四

《卫生总微》卷十六:红绵散

药方名称红绵散

处方朱砂(研,水飞)1分,郁金1分,轻粉1分,马牙消半两,麝香少许。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薄荷蜜水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六

普济方》卷四○三:红绵散

药方名称红绵散

别名天麻

处方天麻(炮)3钱,荆芥穗3钱,甘草(炙)2分,麻黄(去节)2分,全蝎7个。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伤风伤寒,麻痹身热,发搐,疑是痘证。

用法用量天麻散(《奇效良方》卷六十五)。

注意有汗者不可服。

摘录普济方》卷四○三

猜你喜欢

  • 调血汤

    药方名称调血汤处方当归、白芍、枳壳、陈皮、黄连、大黄、广香、甘草、车前。功能主治痢疾,赤白相杂者。摘录《医学集成》卷二

  • 加减当归菊连汤

    药方名称加减当归菊连汤处方当归、白芷、赤茯苓、黄芩、赤芍、知母、桑螵蛸、生地黄、木通、连翘、麦门冬、菊花、防风、川芎、石膏、覆盆子、茺蔚、甘草。功能主治眼膜下垂。用法用量水煎,食后服。摘录《银海精微》

  • 蜡酒

    药方名称蜡酒处方蜡1钱。功能主治妊娠胎动,腹痛下血。用法用量上以清酒2盏,煎3-5沸,投蜡令销,顿服。摘录《圣济总录》一五四

  • 补益调中饮

    药方名称补益调中饮别名补益调中散处方芍药(锉,炒)1两,当归(切,焙)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续断1两,芎?(锉)1两,白术(锉,炒)1两,柴胡(去苗)1两,李根白皮(生,锉,焙干)1两,

  • 归芍大黄汤

    药方名称归芍大黄汤处方当归身、白芍药、川大黄、丹皮。功能主治眩晕,左手脉数,燥火伤血者。摘录《症因脉治》卷二

  • 瞿麦饮

    药方名称瞿麦饮处方瞿麦穗1两,黄芩(去黑心)1两,甘草(生,锉)1两,木通(锉)1两,葵根(洗,锉)半两,车前子半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膀胱实热,小便不通,壅闷烦躁。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水1盏半,

  • 虎挣散

    《中医外科学》:虎挣散药方名称虎挣散处方马钱子500克穿山甲川附子各60克制法马钱子用清水浸十五天,夏季每隔一天换水一次,冬季用温水浸之,换水一次,刮净皮毛,切成0.3厘米厚细条,投香油锅中,煎至油沫

  • 通鸣散

    药方名称通鸣散处方九节菖蒲远志各30克柴胡麦门冬防风各15克细辛甜葶苈各7.5克杏仁(净)27枚磁石(淬,淘赤汁)7.5克制法研末。功能主治治耳聋。用法用量食后用葱汤调服1.5克,一日二次。摘录《幼幼

  • 柴胡栀子豉汤

    药方名称柴胡栀子豉汤处方柴胡3钱,半夏1钱5分,黄芩2钱,人参8分,甘草3分,栀子1钱半,豆豉1大合。功能主治伤寒热退身凉,因过食复发热,烦躁口干,胸膈满闷,夜卧不宁。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2钟,加

  • 鸡膍胵丸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八:鸡膍胵丸药方名称鸡膍胵丸处方鸡膍胵60克(微炙)黄耆60克(锉)龙骨30克黄连15克(去须)麦门冬30克(去心,焙)土瓜根15克 熟干地黄30克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二三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