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鹿角胶煎

鹿角胶煎

《圣惠》卷九十五:鹿角胶煎

药方名称鹿角胶煎

处方鹿角胶3两(捣碎,炒令黄燥,捣罗为末),牛乳1升,白蜜1合,牛酥1合,生姜汁1合。

制法上五味,先煎乳,欲熟,即下胶消讫,次下姜汁,次下蜜,唯须缓入,煎十余沸,倾于瓷器中,仍数数搅,勿令酥浮于上,待凝,以竹刀割为小片。

功能主治填骨髓,好颜色,祛风气,润鬓发。主五劳七伤,身无润泽,腰背疼痛,四肢沉重。

用法用量食后细细含咽之。

摘录《圣惠》卷九十五

《圣惠》卷四十四:鹿角胶煎

药方名称鹿角胶煎

处方鹿角胶4两(捣碎,炒令黄燥),赤茯苓1两,紫菀1两(去苗土),紫苏子2两(微炒),贝母1两(煨微黄),百合1两(上6味为末),杏仁2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研如膏),生地黄汁5合,生姜汁3合,白蜜8两,牛酥5合。

制法上都作一处,与地黄汁等相和,搅令匀,于银器中以慢火煎成膏。

功能主治久肺气咳嗽。

用法用量每次半枣大,食后含咽津。

摘录《圣惠》卷四十四

《外台》卷三十一引《广济》:鹿角胶煎

药方名称鹿角胶煎

处方鹿角胶2斤(捣碎,作4分,于铛中熬令色黄),紫苏子2升(以酒1升,研滤取汁),生地黄1斤(取汁),生姜1斤(取汁),黄牛酥1升,白蜜3斤。

制法上六味,先煎地黄汁、苏子汁、生姜汁等二十余沸,次下酥、蜜,又煎3-5沸,次以蜜并胶末下之,搅令相得,胶消尽,煎即成矣,以器盛之。

功能主治补五脏,益心力,实骨髓,生肌肉,理风补虚,耳聪目明。主五劳七伤,四肢沉重,百事不任,怯怯无力,昏昏欲睡,身无润泽,腰痛顽痹,脚弱不便,不能久立,胸胁胀满,腹中雷鸣,春夏手足烦热,秋冬腰膝冷痛,心悸健忘,肾气不理,五脏风虚。

用法用量空腹以酒调2合服之,1日2次。

注意羊血芜荑

摘录《外台》卷三十一引《广济》

猜你喜欢

  • 补脾散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补脾散药方名称补脾散处方麦芽(炒)90克神曲(炒)60克茴香(炒)草果(逐个用面裹煨热)厚朴(制)干姜(炮)陈皮各30克木香(生)15克甘草(炙)15克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

  • 纯阴化阳汤

    药方名称纯阴化阳汤处方熟地1两,玄参3两,肉桂2分,车前子3钱。功能主治阴亏之至,小便不通,目睛突出,腹胀如鼓,膝上坚硬,皮肤欲裂,饮食不下,独口不渴,服甘淡渗泄之药皆无功效者。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小

  • 红膏

    《圣惠》卷四十:红膏药方名称红膏处方朱砂1两,麝香半两,牛黄半分,雄黄3分。制法上为细末,令匀,以面脂和为膏。功能主治面上粉刺。用法用量匀敷面上。经宿粉刺自落。注意避风。摘录《圣惠》卷四十《青囊全集》

  • 归血凉荣汤

    药方名称归血凉荣汤处方丹皮、地黄、芍药(炒)、麦冬(去心)、蒲黄、甘草、黄芩(炒)、茅根。功能主治吐血、衄血、咯血、郁血。用法用量水2钟,煎7分服;滓再煎服。摘录《活人心统》卷下

  • 黄耆大补肾汤

    药方名称黄耆大补肾汤处方黄耆3两,生姜3钱,人参3钱,大枣20枚(擘),牡蛎2钱,芍药3钱,桂心3钱,五味子3钱,地骨皮3钱,茯苓3钱,防风3钱,橘皮3钱,磁石3钱(碎,绵裹),甘草2两(炙)。制法上

  • 立消膏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立消膏药方名称立消膏处方雄黄9克 川山甲9克大黄9克芙蓉叶9克五倍子9克制法上药共研为细末。功能主治治带状疱疹。用法用量用醋调敷,或配软膏。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直指》卷二十

  • 补肾散

    《普济方》卷七十九引《龙木论》:补肾散药方名称补肾散处方泽泻2两,干地黄1两半,人参1两半,茯苓1两,干山药1两,菖蒲1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瞳人干缺外障。用法用量每服1钱,空心米饮调下。摘录《普济

  • 还元丸

    药方名称还元丸处方木香2两,干莲子(去心)2两,沉香(末)2两,天雄(长大者,汤浸1食久,新水又浸两食久,去皮脐,候干,文武火炮裂,地坑子内碗合1复时)2两,龙骨(为末,研千遍,用粗甘草半两,煎水1升

  • 甘露解毒汤

    《痘疹全书》卷下:甘露解毒汤药方名称甘露解毒汤处方猪苓、泽泻、麦冬、地骨、木通、黄芩、甘草、官桂、连翘。功能主治痘疹因夏月衣被太厚,热气熏蒸不能靥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痘疹全书》卷下《种痘新书》卷

  • 归尾泽兰汤

    药方名称归尾泽兰汤处方归尾泽兰牛膝红花延胡索桃仁各3克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治产后儿枕腹痛,恶露不下。用法用量水煎,温服。摘录《妇科玉尺》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