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黄耆桂枝五物汤

黄耆桂枝五物汤

金匮要略》卷上:黄耆桂枝五物汤

药方名称黄耆桂枝五物汤

别名黄耆五物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三)、桂枝五物汤(《赤水玄珠》卷十二)。

处方黄耆9克 芍药9克桂枝9克生姜18克大枣12枚(一方有人参

功能主治补气通阳,养血除痹。治血痹,脉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

用法用量上五味,以水1.2升,煮取400毫升,分三次温服。

备注方中黄耆补气、桂枝通阳为君;,芍药养血除痹为臣;大枣生姜调和营卫为佐、使。合用以奏补气通阳,养血除痹之效。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金匮》卷上:黄耆桂枝五物汤

药方名称黄耆桂枝五物汤

别名黄耆汤、黄耆五物汤、桂枝五物汤、五物汤

处方黄耆3两,芍药3两,桂枝3两,生姜6两,大枣12枚(一方有人参)。

功能主治调养荣卫,祛风散邪。主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

用法用量黄耆汤(《圣济总录》卷十九)、黄耆五物汤(《三因》卷三)、桂枝五物汤(《赤水玄珠》卷十二)、五物汤(《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二)。

各家论述《金鉴》:以黄耆固卫;芍药养阴;桂枝调和营卫,托实表里,驱邪外出;佐以生姜宣胃;大枣益脾,为至当不易之治也。

临床应用1.痹:张,形寒,手足痛,肌肉渐肿,劳力行走,阳气受伤,客邪内侵,营卫失和。仿《局方》“痹在四肢,汗出阳虚者,与黄耆五物汤”。黄耆桂枝茯苓、炙草、当归煨姜、南枣。

2.真中风:诊得两手脉厚而长,惟左手略兼弦象,两寸稍紧,脉厚者,得土之敦气,厚道足以载福,为长寿之征。但弦为风脉,紧为痛脉,今紧在两寸,主上半身有痹痛之患,据称手腕及臂上痛,时愈时作,已阅五年之久,且指尖时苦麻木,昔年尤甚,近年略减,细察此症,系风在关节而作痛,至其所以痛者,乃气血与风邪相抗拒,非同偏枯者之全不觉痛,其妙在于痛处,不难扶正以屏邪,书称中指麻木,三年内防患中风,以中指属手心经故也。今幸麻木之处以食指、拇指为甚,系肺与大肠气之不调,尚无大害,然风善行而变数,必须及早治之,然斯时若肥风药以预防中风,是适招风取中,无异借寇兵而齐盗粮,宜出诸郑重,切勿孟浪以图一逞,宜用黄耆五物汤。黄耆2钱,桂枝尖2钱,生白芍2钱,生姜4钱,大枣2枚,同煎服。

3.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一老妪,证见右半身瘫痪,口眼?斜,手足麻木,肌肉不仁,右半身自汗出。血压:150/100毫米汞柱。此乃营卫气血虚亏,阳气阻闭,经脉失于营养之证。予黄耆桂枝五物汤治之。共服15剂,血压:140/90毫米汞柱,脉舌正常。诸症蠲除,一如常人。四年后追访,终未再作。

4.血痹:刘某,患四肢麻木一年余,夜晚尤甚。用维生素B12与维生素B1;肌肉注射60余日,疗效不明显。后改为针灸治疗,初针有小效,继之无效。证见气虚懒言,疲乏无力,四肢麻木以上肢较甚,臀部发凉。脉双沉细,舌质淡嫩,苔薄白。取黄耆桂枝五物汤治之。服15剂,诸证俱蠲。

5.自汗:患者,女,31岁。工人。痢后继见汗出,已两年余。动则大汗淋漓,乍冷乍热,时时恶风,并出现肠鸣,进食不慎即泻,头晕无力,舌淡苔薄白,脉无力寸浮大。经某医院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屡治罔效。遂用黄耆桂枝五物汤加白术五味子,水煎4剂,服后自汗明显改善,将桂枝减量,白术增制,使之外助黄耆以固表,内达健脾以收功。继进6剂,肠鸣消失。再进3剂,诸症悉除。

6.胸痹:患者,女,51岁,干部。病初自觉胸闷气短,继则胸前区时感隐痛,并向左肩背放射,遇寒痛甚,已2年余。心电图诊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予黄耆桂枝五物汤加薤白、炙甘草,共服30余剂,胸痛诸证得以控制,心电图近于正常。

7.胃脘痛:患者,女,42岁,工人。胃脘时感隐痛,逢劳遇寒尤甚,已5年许,钡餐透视诊为“胃窦炎”。曾屡服大剂辛热理气之品,渐致腹胀纳呆,大便时溏,周身乏力,舌淡润,脉沉弦迟。方用黄耆桂枝五物汤加炙甘草干姜,服药后,胃痛顿解。酌去干姜,加腹皮与茯苓交替使用,予以健脾,因病陈久,宜缓缓图治。继服20余剂,诸证渐愈。

8.低热:朱某某,女.35岁,教师。低热2年余,体温常在37.5℃左右,偶尔达38℃。伴有怯风怕冷,自汗津津,声低气短,纳谷不香,大便溏薄,周身乏力等证。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而胖,脉细缓无力。证属气虚身热。拟取甘温除热法,黄耆桂枝五物汤加焦白术、炙甘草。服上方12剂后,症状基本消失。改用补中益气丸调服半月以善后,随访至今未发。

摘录《金匮》卷上

猜你喜欢

  • 加味渗湿消痰饮

    药方名称加味渗湿消痰饮处方白术、苍术、半夏、橘红、白茯苓、白芷、香附、甘草、干姜、附子。功能主治过食生冷,痰湿内瘀,少腹寒痛,带下者。摘录《顾氏医径》卷四

  • 丁香气针丸

    药方名称丁香气针丸处方甘草5钱,丁香5钱,木香5钱,陈橘皮5钱,青橘皮5钱,缩砂仁5钱,蓬莪术5钱,京三棱5钱,益智仁5钱,杏仁50个,巴豆40个。制法上药除巴豆霜外,并为细末,入巴豆霜、杏仁拌和匀,

  • 瓜皮散

    《伤科补要》卷三:瓜皮散药方名称瓜皮散处方冬瓜皮、牛皮胶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伤后发汗。主用法用量酒调服。摘录《伤科补要》卷三《不知医必要》卷四:瓜皮散药方名称瓜皮散处方冬瓜皮(焙)。制法上为

  • 葵花散

    《医级》卷九:葵花散药方名称葵花散处方赤葵花10朵,白葵花10朵。制法上烧灰为末。功能主治带下臭秽如脓。用法用量用苍术、黄柏汤调服。摘录《医级》卷九《洁古家珍》:葵花散药方名称葵花散别名葵花汤处方葵花

  • 槐荚子丸

    药方名称槐荚子丸处方槐荚子(麸炒)2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威灵仙(去土)1两,干姜(炮)半两,白矾(烧令汁尽)半两,熟干地黄(焙)1两,连翘1两,当归(切,焙)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

  • 地骨白皮汤

    药方名称地骨白皮汤处方地骨白皮半斤,白杨皮半两,盐1两,白矾末1两。制法上锉细。功能主治风瘾疹。用法用量每用药5两,以水9升,煎取2升,去滓,更煎至1升,收瓷器中,用绵蘸拭所患处。5-7次愈。摘录《圣

  • 点眼雄黄膏

    药方名称点眼雄黄膏处方雄黄(研)1分,干姜(炮,捣末)1分,黄连(去须,捣末)1分,矾石(烧令汁尽,研)1分,丹砂(研)1分,麝香(研)1钱。制法上用雪水2盏调和,入瓷瓶子内,重汤煮1日,药成候冷,用

  • 斑黄双解散

    药方名称斑黄双解散处方茵陈、猪苓、茯苓、泽泻(盐水洗、焙)、炒栀、生地、甘草、白芍、当归(酒洗)。功能主治伤寒、瘟疫,斑、黄并发。临床应用斑、黄并发:从兄秉钦病发黄,旋即发斑。余往诊视,甚觉骇异。以其

  • 茯莲煎

    药方名称茯莲煎处方莲肉、白茯苓各等分。功能主治白浊,遗精。用法用量上为末,白汤调服。摘录《仙拈集》卷二

  • 八珍锭

    药方名称八珍锭处方朱砂5钱,雄黄5钱,没药5钱,乳香5钱,真番卤8分(煅令烟尽),人言1钱(煅过),枯矾2钱,巴豆30枚(去油)。制法上为细末,粳米饭为丸,如荞麦大小,成锭,作线条亦可。功能主治发背,